楊智深「穆如茶學」強調道器互濟,立論建基於歷史,又着意於把美學融入生活。楊氏生前所寫與茶有關的文章,大都隨寫隨發,散見於網絡以及大陸、香港、臺灣等地的報章雜誌;蒐集所得,凡五十四篇,經編者整理校訂,編成《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本書由「內篇」、「外篇」、「雜篇」、「附錄」四個部分組成:「內篇」收錄楊氏專門談論「茶」的文章,是「茶學」的典型材料;「外篇」的文章則可以反映楊氏「茶學」理論之源頭、對傳統文化的看法、對「美」的追求;「雜篇」的材料與楊氏的茶學有間接而微妙的關係,可視為本書正文的延伸或補充;「附錄」則包括〈緬懷專輯〉、〈一期一會〉及〈對談/報道/專訪選目提要〉,讀者藉此可更全面地了解楊氏生平事業及茶學修養。


作者介紹

楊智深(1963-2022),字穆如,福建晉江人,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穆如茶學」創辦人,致力承傳、發揚、推廣傳統功夫茶及生活美學,生前在大陸、香港、臺灣、星馬等地籌畫並主講多項茶學專門課程及講座,積極培訓高校專業人才,宣揚品茶文化。


《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
作者:楊智深
編訂者:朱少璋
出版日期:2024年1月
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為何古人譽茶為「百草之英」?
「百草之英」,意指植物界的菁華,茶能得如此美譽,是因為茶以葉為質,卻具有草、花、木、藥、果實、乳各式之香。茶香不但具有主調,更隨主調帶有各種副調,如新採鐵觀音常以蘭花香為主調,青草、蒼木、樹脂為副調。
Skip to content
品茶說
何謂「品茶」?為何「品茶」? 要說「品茶」,就要從「品」這個字說起。「品」字以三口組成,無三不成幾,三又有不限數之意。在穆如茶學創辦人楊智深看來,品茶,即是以多感官嚐茶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