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智慧
2024年05月02日
夏天來到,想消暑降溫同時保持健康,不如喝一口冰爽的涼茶!五花茶、廿四味、雞骨草……居住在嶺南地區的人,都對這些涼茶的名稱耳熟能詳。

因着從晚清至民國初年省港澳內的人口流動,很多嶺南地區的傳統行業陸續進駐香港,當中包括涼茶舖。涼茶原本在鄉野中是家家戶戶自行煮製的保健飲品,因19世紀末移民來港的人大多以成年男性為主,沒有地方或時間自行煮涼茶,故踏入20世紀,涼茶舖成為了社會中的新興行業。社區中亦開設不少的生草藥店,販賣生草藥,大眾習慣光顧生草藥店,自行煮製涼茶。在新界村落中,原居民更會上山採藥,在家中依照上代配方煮製涼茶。
2006年,「涼茶配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年亦有十六個涼茶品牌獲國家認證。不過由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認可特定企業、品牌及配方的重要性,故只有獲認可的企業方受到國家有關法律保護,即使是來自民間傳統的涼茶亦不例外,在現有非遺概念中至關重要的民間普及、傳承、實踐過程則沒有披露。
由張展鴻、田穎儀所著的《涼茶在民間》以民間不同個案,探討涼茶於個人、族群、社區的傳承,先後闡述涼茶所代表的地區特性,追溯村落、社區及個人今昔飲用涼茶習慣的改變,了解涼茶在個人、村落和社區傳承所面對的挑戰及其演化過程點中所體現的社會變遷,以彌補民間傳承的不足。
《涼茶在民間》
作者:張展鴻、田穎儀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定價:$138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