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逝的霓虹燈色,該如何流傳下去?
一說到香港街道,最具標誌性的莫過於在霓虹招牌映照下五光十色的街景。然而隨着霓虹產業的式微和建築物條例的修訂,街上的霓虹燈招牌數目越來越少,以往熟悉的街道風光變得陌生起來。

《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作者郭斯恆走進南華霓虹燈電器廠有限公司採訪後,再次與其學術團隊展開研究,以「霓虹招牌手稿」為題側面探討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飲食文化,並將接受採訪對象捐贈所得的二百多張食肆的霓虹招牌手稿輯錄成《霓虹艷色——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一書。
本書內文以學術報告常見的「分頁紙」作為設計特色。在版面最上方清晰地劃分前三章,同時將學術研究的形式美感帶進書內。而展示手稿圖像為主的第四章則選用了另一種偏白的內文紙,既可與文字為主的前三章作分野,又能準確地還原手稿的色彩。
每個章節的版面設計都因應內容性質作調整,如第二章餐飲特色專題的中英文內容以左右錯開的方式排版、第三章美學分析加入各種資訊圖表設計輔助說明、第四章則展示不同手稿的原大裁切,讓讀者能更直觀地欣賞手稿當中的美學和手藝。
裝幀方面,有別於傳統的裸脊做法,書脊使用了膠片並特意調整成屈曲的方式包覆,同時絲印了一層透薄的螢光黃油墨,讓書脊看上去就像一條霓虹光管,藏身於讀者的書架上,藉此呼應本書的霓虹燈主題。若讀者以強光(如手機電筒功能)照準膠片書脊的上方,利用膠片的導光特性,整條書脊會以類近發光的感覺呈現,更為接近霓虹燈的氛圍,以此作為內容與讀者間的互動元素。封面以霓虹招牌手稿紙張邊緣的空白地方作為主視覺,從而產生出獨特美感的紙邊。英文書名的字體選用修長的壓縮字型,再一次呼應霓虹光管的形態;中英文書名以幻彩燙金工藝處理,從不同角度反射各種顏色,呼應霓虹燈的各種光譜色彩。
相片由書籍設計師姚國豪提供
《霓虹艷色——餐飲招牌手稿視覺記錄》
作者:郭斯恆
頁數:408
尺寸:216mm x 280mm
定價:$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