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9日
分享
link share this post to facebook
「由黑白圖像過渡至彩色世界,是歷史推動的步履,也是難以逆轉的自然規律。隨著拍攝技術的進步,歷史圖像從早期的黑白色,中間有塗色的階段,再發展到彩色景觀。《從暗淡到絢爛:看得見的港島故事》這本書便採取此進程,詮釋港島自恬淡到繁華的城市脈搏。」
攝於1960至70年代銅鑼灣軒尼詩到的絢爛夜景,盡顯繁華都市形象。
上下兩張分別是1939年與1970年代的中環街市,可見街市外的建築變化甚大。

1960年代的香港仔大街上,已很難見到早期水上人家婦女的草帽、深色衣褲連背帶的造型,明顯為了加深遊客對漁港印象的擺拍作品。
《從暗淡到絢爛:看得見的港島故事》
作者:張順光、陳照明、譚家齊
頁數:216頁
定價:$17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薦】《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
相較於起登得大雅之堂的粵劇、京戲、崑曲,地水南音的命運要顯得黯淡許多:始於清末,由失明藝人傳唱於茶樓、酒肆、花街、煙館之中,雖得有心人奔走搶救,仍不過百年便絕跡矣。「地水」本《易》中一卦,名為「師」,暗表唱地水南音者多身兼相師、瞽師二業,算得上一個小小的江湖隱語,也是個燈謎式的文字遊戲。
Skip to content
透過香港第一位報人,探討當時華人社會發展
報紙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至國際事務小至廣告業務,我們都習慣了從報紙接收資訊。但我們又有沒有想過第一份針對華人的中文報紙為何會出現?由誰提出辦報?辦報之後華人生活又有何改善?
Skip to content
【星島】香港印記 吃出歷史點滴
「過去百年,除粵式食肆,還出現各式華洋餐廳,這不僅展示港人飲食習慣,也反映社會每個年代的發展。」民間飲食,如何反映出歷史?香港是如何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如今的「美食天堂」?
Skip to content
【星島日報】《霓虹艷色》看手稿重拾歷史中的霓虹街頭
如果你對飲食情有獨鍾,書中第二章特別從飲食招牌整理了香港餐飲業的轉變,茶樓如何發展到酒樓?西餐廳、冰室、茶餐廳有甚麼特色?圖文並茂,輕鬆談論香港飲食文化與歷史。
Skip to content
涼茶,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智慧
五花茶、廿四味、雞骨草……居住在嶺南地區的人,都對這些涼茶的名稱耳熟能詳。因着從晚清至民國初年省港澳內的人口流動,很多嶺南地區的傳統行業陸續進駐香港,當中包括涼茶舖。涼茶原本在鄉野中是家家戶戶自行煮製的保健飲品,因19世紀末移民來港的人大多以成年男性為主,沒有地方或時間自行煮涼茶,故踏入20世紀,涼茶舖成為了社會中的新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