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對於一眾佛教徒而言,佛誕可說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香港廟宇眾多,佛門林立,慶祝規模之廣自然是不遑多讓。適逢農曆四月八日,各區寺廟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浴佛活動,香港維園更會舉辦大型佛誕嘉年華讓市民同樂。慶祝佛祖誕生的日子,甚麼時候成為香港法定假期之一?

2021年7月7日,香港立法會正式通過《2021 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將法定假日由十二天逐步增至十七天,而佛誕便是條例生效後首個新增的法定假日,於翌年開始實施。在殖民地時期,香港涉及宗教的公眾假期有復活節、聖靈降臨節和聖誕節,均屬西方宗教節慶。當時除了孔子誕外,其他宗教以及部分中國節慶都不能享有假期。香港現行的公眾假期中涉及天主教(聖誕節)、基督教(復活節)和佛教(佛誕),富濃厚宗教色彩。

雲集六宗教信徒的香港,能否增加其他宗教假期?其他國家的宗教假期又是怎麼樣?由徐振邦所著的《香港年曆遊蹤》講述香港逾半世紀以來的假期發展和演變,並簡介年曆卡的主要功用與特色,讓你能在安排假期同時認識每個假期背後的意義!


《香港年曆遊蹤》
作者:徐振邦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定價:$8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除了復活蛋、兔子、長假期,復活節還有甚麼故事?
復活節是否只令你想起復活蛋、兔子,還有長假期?3月29日是耶穌受難節,也是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在不少傳統節日都被蓋上濃厚商業色彩的當下,節日本身的意義逐漸被人遺忘,復活節亦不例外。復活節是基督教的節日,基督教徒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展現神蹟死而復生。為了紀念耶穌復活,教徒將當天定為復活節,並流傳至今。後來,基督教成為世界主流宗教之一,復活節隨之傳播至世界各地。
Skip to content
白色情人節點慶祝好?
2月14號情人節,不少女生都會贈送朱古力給心儀的男生表白。在日本,亦有女生會向異性朋友送贈代表友誼的「義理朱古力」應節。那麼「白色情人節」又是從何而來?由片岡新和李燕萍兩位老師所著的《港式日語:香港日文大搜查,懷舊、日常、新興300例!》裡提到,1997年日本一間糖果店老闆把3月14日定為「白色情人節」,呼籲收到朱古力的男生回禮,以刺激店裡白色糖果的銷量。後來其他商家紛紛仿效,抓緊商機促銷,回禮的禮物内容隨着時間推移變得應有盡有。
Skip to content
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源於漢代,由於漢代人對元宵節的起源說法不一,因此也被稱為「上元」、「元夜」及「元夕」:一說是漢文帝成功平定皇室內亂,正月十五從此定為與民同樂日;另一說法是漢武帝在一次病癒後祭神感恩,讓黑夜燈火通明。還有一說是東漢時明帝信佛,下命晚上在宮內「燃燈表佛」,士族、庶民紛紛仿效後漸成習俗。隋唐時代,元宵演變成「鬧元宵」(即盡情慶祝春節最後幾天)的「花燈節」。
Skip to content
香港曾經有「麻雀學校」?
「食完飯打返兩圈,發個新年財!」說到新年的必備節目,當然少不了打麻雀。可是麻雀背後的軼聞趣事,你又知多少?
Skip to content
【新閱會】公眾假期迷思:中國傳統節日一定有假放?
香港的假期制度源自英國在十九世紀所訂立的《1871年銀行假期令》(Bank Holidays Act 1871),所以最初訂立的九天公眾假期主要是銀行和公營機構放假,而且其餘均是西方的節慶或紀念日。儘管香港政府在戰前已開始增加與中國傳統節慶有關的日子為公眾假期,但轉變依然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