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六屆「唐獎」漢學獎得主,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晚年力作《經緯華夏》的全新繁體增訂版!
圍繞「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這一發端,許先生以九十高齡迎難而上,八易其稿,結撰出一部華夏文明從成長成型的傳記。是次增訂版更加入許先生親撰的兩篇約二萬字長文:
- 以地理、地緣和人地關係作為基礎,再現中國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動融合的軌跡
- 透過「大歷史」的觀看視角探討中國北疆牧民的移動對亞洲、歐洲兩大陸局面的影響
- 當中借用的一個甘肅隴南的鐘乳石紀年資料,確定大禹治水故事在中國發生的意義
《經緯華夏(繁體增訂版)》
作者:許倬雲
頁數:310頁
定價:$168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蔡德允:中國最後一代的「文人琴」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文人作為興趣、閒時消遣的活動。古琴大師蔡德允成長於上海一個優渥的家庭,擁有豐厚的中國文學藝術基礎,對琴樂、詩詞和書法有莫大的天賦和興趣。
Skip to content
探研中世東亞歷史及國際關係的必讀之選
負責本書翻譯及校譯工作的李廷青教授在〈中文版序一〉內,以『變與不變:夾縫中生存之高麗』來形容韓國高麗王朝對外關係發展之特點,可謂一語中的……
Skip to content
韓國史必讀:為什麼高麗王朝能在亂世下䇄立不倒?
10至14世紀間,高麗歷經五代十國、遼、宋、金、元、明等政權之更迭與並存。每當東亞政治版圖劇變,皆對高麗產生不同程度之影響。 首先,契丹、女真、蒙古等強勢遊牧、漁獵民族,於其崛起擴張之際,皆曾對朝鮮半島懷有覬覦之心,對高麗進行不同程度之侵犯。另一方面,中原的政權更替對高麗也產生了影響,北方的契丹、金朝和中原的五代、宋朝等相互爭奪霸權時,競相與高麗聯合,因此高麗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相反,當元、明等統一王朝出現時,對高麗而言,來自中原的外交壓力也會相對增大。 不過,高麗善於因勢利導,往往能將地緣政治環境之挑戰巧妙轉化為機遇,試圖在環伺之大國中保持平衡,臣服於遼、金、明之同時,亦努力與北宋、南宋、北元等保持聯繫,希冀各方互相牽制,避免被單一勢力完全控制或過度依賴一方,從而保持自身之相對獨立性。 《韓國對外關係與外交史(高麗篇)》跳出國家之間的關係史或交流史的單一框架,根據高麗不同時期的外交格局劃分為十個主題,以現代的角度重新審視高麗時代的外交及對外關係: 第一章、高麗時代對外關係與外交史總論第二章、高麗初期與中國的外交第三章、高麗與契丹(遼)的外交第四章、高麗與宋朝的外交第五章、高麗與金的外交第六章、高麗對蒙古的抗爭與外交第七章、高麗與蒙古(元)的外交第八章、高麗與周邊民族的外交及戰爭第九章、高麗與日本的外交及倭寇第十章、高麗與明的外交及矛盾 主編簡介 李鎮漢韓國高麗大學韓國史學系教授、韓國海洋史學會會長、韓國歷史研究會前會長,研究方向為高麗時代史、中韓關係史、海洋史等,著有《高麗時代宋商往來研究》、《高麗時代貿易與海洋》、《高麗時代對外交流史研究》、《高麗前期官職與俸祿關係研究》等。 《韓國對外關係與外交史(高麗篇)》主編:李鎮漢翻譯:戴琳劍、李廷青、周鵾、林金彪、成姬蘭、魏晨光、王天泉頁數:336頁定價:港幣148元
Skip to content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博士推薦:《跨學科的思想史》
王汎森教授是當代華文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者,專長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的《跨學科的思想史》,則是以王汎森教授的學思經歷及成就為基礎而推出。 台灣「故事」網站創辦人暨主編涂豐恩博士對《跨學科的思想史》如此評價:「《跨學科的思想史》觸及了眾多課題,也呈現作者對於研究方法的思考。王教授在書中並不拘泥於某一學派或研究方法,反而一再強調史無定法,歷史如風,『萬狀而無狀,萬形而無形』人要怎麼捕捉風的形狀呢?歷史學者也是如此,因此更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歷史課題,借用各種思想資源來挖掘新的問題——這也是本書書名的意涵。 本書幾個觀點和比喻特別有啟發性。比如,王教授一再強調,不能把歷史想成是單線前進,需要聽見歷史中的『主調』與『低音』。近代以來的思想史著述往往太過著眼於主調(比如對於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關注),而傾向把歷史簡單化、樣板化,忽略了無法被放進主流歷史框架中的角色。事實上,一個時代的眾多思想因素往往會多方激盪,往復來回,既彼此競爭,又相互影響,猶如棋盤對弈。歷史學者必須具有全局觀,著眼整個棋盤的動態。 王教授也提到『史事的邏輯』與『史家的邏輯』之間的落差。正所謂『有知』之人無法想像『無知』的狀態,歷史學者往往很難不被後見之明所影響。一旦知道結局,所有細節都理所當然的向終點奔去,就忽略了歷史過程中的各種偶然與意外。歷史的主流未必是一夕之間成形,有時是涓滴溪流,逐漸累積,因為某個機緣,化為滔天洪水。若沒聽見歷史中的低音,往往就無法理解或誤解歷史的動態。 歷史研究並非門檻特別高的學問,但一份研究的好壞、是否能有廣泛的影響力,最終往往取決於是否能以小見大,把握著複雜歷史局面的關鍵。」 《跨學科的思想史》王汎森著、謝偉傑編開度:140mm × 210mm頁數:208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除了復活蛋、兔子、長假期,復活節還有甚麼故事?
復活節是否只令你想起復活蛋、兔子,還有長假期?3月29日是耶穌受難節,也是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在不少傳統節日都被蓋上濃厚商業色彩的當下,節日本身的意義逐漸被人遺忘,復活節亦不例外。復活節是基督教的節日,基督教徒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展現神蹟死而復生。為了紀念耶穌復活,教徒將當天定為復活節,並流傳至今。後來,基督教成為世界主流宗教之一,復活節隨之傳播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