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 中共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年07月01日
ISBN 9789620455094
分類

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一共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卷,本書為第一卷。


全書努力體現黨的歷史和黨的理論研究最新成果,力求集政治性、思想性、權威性、學術性、生動性於一體,為全黨全社會學習黨的歷史提供權威的正史。


作者簡介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專門機構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001

一、        近代中國社會和各種力量的艱難探索        002

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002

辛亥革命的意義和局限  004

二、        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009

北洋軍閥的統治和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      009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011

五四運動: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016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020

三、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初心使命的確立        026

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及其活動  026

黨的一大和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  034

四、        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農運動    041

黨的二大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041

工人運動的高潮和農民運動等革命運動的初步開展  045

五、        推動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    051

黨的三大和國共合作的建立  051

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黨的四大      056

六、        掀起大革命高潮    059

五卅運動和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      059

國民黨新老右派的限共、反共活動和中共領導人的退讓  064

七、        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的高漲        068

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068

湘鄂贛工農群眾運動的高漲  073

黨的建設的推進和組織的發展      076

八、        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        078

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集團的聯合      078

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在黨的領導機關中佔了統治地位  080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及其後的形勢  082

危急形勢下召開的黨的五大  086

大革命的失敗及其教訓  089

 

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     093

一、        以武裝鬥爭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094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      094

八七會議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097

黨的六大  104

二、        毛澤東和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        107

中國革命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及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和

向贛南閩西進軍      107

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      113

關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115

三、        革命走向復興時的“左”傾錯誤的糾正和紅軍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119

各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左”傾冒險錯誤的出現及糾正      119

紅軍的反“圍剿”鬥爭  124

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  131

四、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136

九一八事變和黨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      137

民族矛盾的上升和抗日救亡運動的廣泛開展      140

五、        “左”傾路線的嚴重錯誤和紅軍進行戰略轉移        142

“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錯誤領導  143

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和左翼文化運動  146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50

六、        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勝利        155

遵義會議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      155

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一、二、四方面軍會師      157

南方紅軍遊擊戰爭和東北抗日聯軍的鬥爭  165

七、        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        168

華北事變和一二九運動  169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制定      171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172

總結歷史經驗,迎接抗日高潮的到來  177

 

第三章 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179

一、        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    180

七七事變和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80

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  185

二、        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190

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和平型關大捷      190

敵後戰場的開闢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193

三、        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和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        199

四、        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    203

戰略相持階段到來後的局勢和黨的方針      203

敵後遊擊戰爭的發展和百團大戰  205

淪陷區人民的抗日鬥爭  212

打退和制止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  216

五、        克服嚴重困難,鞏固抗日民主根據地        220

敵後軍民艱苦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  220

克服經濟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  226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229

六、        國民黨統治區的抗日民主運動    234

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      234

愛國民主運動的高漲      237

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240

七、        加強黨的建設,開展整風運動    242

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      243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統闡明新民主主義理論  244

整風運動和《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46

八、        黨的七大和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251

黨的七大  252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55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56

 

第四章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     265

一、        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    266

戰後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和黨的方針      266

重慶談判  269

政治協商會議  272

二、        以積極防禦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277

全面內戰爆發  277

打敗蔣介石進攻的政治方針和軍事原則      279

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281

三、        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    285

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經濟危機  286

學生運動的高漲      287

人民運動的廣泛發展      289

四、        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    291

挺進中原和戰略進攻的全面展開  291

土地制度改革運動的發展和整黨運動  296

五、        奪取全國勝利綱領的制定和實施        300

闡明奪取全國勝利的政治、經濟綱領和軍事原則      300

增強全黨的政策和策略觀念,建立請示報告制度      302

六、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擴大        306

愛國民主運動的新發展  307

民主黨派的歷史性抉擇  308

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進一步加強  313

七、        偉大的戰略決戰—遼瀋、淮海、平津戰役        314

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      314

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318

八、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    329

將革命進行到底      329

為新中國繪製藍圖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      33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共同綱領》的制定      339

 

小結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