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玩水之樂,除了是欣賞沿途的郊野好風光,更令人沒齒難忘的,是旅途上發生和遇見的種種趣事。人稱標叔叔的資深行山人士郭志標,繼《香港古道行樂》後,今次將多年的親歷親聞、或道聽塗說的香港自然景觀、田野資料、鄉民閒談,配以圖片和史料,集結成《香港旅聞軼事》一書,與一眾同好分享。

《香港旅聞軼事》每章節精簡易讀,掌故有趣而不失歷史考據。例如作者從郊外遇牛隻一事談起,他回憶七十年代某炎熱夏日,在梅窩偶見一主人餵「牛仔」飲可樂解暑;繼而提到1983年曾發生的往事:一隻年僅17歲的牛隻被屠宰前竟然跪地流淚,感動工人,慈雲閣主持人遂收養該靈牛,還在牠死後為其塑像紀念。有媒體報道此事,坊間稱爲「靈牛」事件,可見動物是有靈性的。標叔叔由是思考:行山時常遇見三五隻流浪牛,牠們的懶散模樣吸引不少行者駐足,然而牛群缺乏監管,不時衍生諸如誤闖農圃、阻塞交通等社會問題。隨着城市發展,郊野與市區距離漸近,人與自然的關係也不斷變化,牛隻問題只是發展過程的縮影。他在書中也多次提及這個情況,如何組織保護行動、制定政策一直是各界議論的重點。

「牛仔」飲可樂

除了接觸自然,探索鄉村也是山旅富有趣味的一環。你曾否想過,新界鄉村與警民關係有多密切嗎?以前山路崎嶇未通外界,村民難以抵抗潛伏山林的不法分子,於是警方在1949年組織鄉村巡邏隊,攀山越嶺到各偏僻村落巡邏。村民感激巡邏隊的盡責,為他們行囊補給,而巡邏隊也不時為村民傳遞市區的新聞、代寫家書、寄信等。彼此互相幫助,有來有往,何嘗不是一段佳話呢?

鄉村巡邏隊探訪村民

香港故事多不勝數,到各處遊覽,總會在腦中生起很多疑問。到底郊外有沒有人騎馬?龍虎山原名不叫龍虎山?海中礁石不止叫「石」,還有其他稱呼?標叔叔以求真求知的態度,走遍本港大小鄉野,記錄行山多年以來的點滴。山友們不妨從書中按圖索驥,享受旅途的樂趣。


《香港旅聞軼事》
作者:郭志標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香港古道行樂》
作者:郭志標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定價:港幣12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盡顯盡顯人性光輝與黑暗的煉獄
1941年11月,接近二千名加拿大官兵,在羅遜准將帶領下乘船抵達香港,他們的任務是協助駐港英軍抵擋日軍。十八天激烈戰鬥,造成了二百九十名加拿大官兵陣亡,其中包括羅遜准將。今天,他們仍長眠於香港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與赤柱軍人墳場。本書不只是重塑加拿大官兵如何被牽扯進香港戰役,更關注戰爭結束後生還的加拿大官兵的生活,從而闡述戰爭對軍人所造成的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創傷。 由周家建所著的《榮歸君國:香港戰役中的加拿大軍團》把這群衛港加軍戰俘的故事娓娓道來。透過本書,除了認識一段香港近代史,更呈現出人性既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可見戰爭的可怕及對人性的殺傷力。 《榮歸君國:香港戰役中的加拿大軍團》作者:周家建出版日期:2024年2月定價:$13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棄「醫」從「工」的成功案例
棄「醫」從「工」?望子成龍的亞洲父母,大多都會希望子女從事醫生、律師等專業,寄願他們能過上高薪厚職的生活。已逝港大享譽國際的土木工程和計算力學專家張佑啟教授的家庭也不例外。張佑啟1953年畢業於皇仁書院,手握三科優、全港第六名的成績。為滿足父親的期望,張佑啟入讀港大醫學院,卻一直心繫工程。
Skip to content
水上人的重陽節
今日我們會在重陽節遠足拜祭祖先的墳,焚燒香燭冥鏹以表心意;但昔日長居海上,以漁獲謀生的水上人是如何追憶先人?「以水為財」的他們又是如何處理身後事?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薦】《香江傳奇:一代瞽師杜煥傳奇》
相較於起登得大雅之堂的粵劇、京戲、崑曲,地水南音的命運要顯得黯淡許多:始於清末,由失明藝人傳唱於茶樓、酒肆、花街、煙館之中,雖得有心人奔走搶救,仍不過百年便絕跡矣。「地水」本《易》中一卦,名為「師」,暗表唱地水南音者多身兼相師、瞽師二業,算得上一個小小的江湖隱語,也是個燈謎式的文字遊戲。
Skip to content
涼茶,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智慧
五花茶、廿四味、雞骨草……居住在嶺南地區的人,都對這些涼茶的名稱耳熟能詳。因着從晚清至民國初年省港澳內的人口流動,很多嶺南地區的傳統行業陸續進駐香港,當中包括涼茶舖。涼茶原本在鄉野中是家家戶戶自行煮製的保健飲品,因19世紀末移民來港的人大多以成年男性為主,沒有地方或時間自行煮涼茶,故踏入20世紀,涼茶舖成為了社會中的新興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