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最早可追溯至西元336年,羅馬教會首次在12月25日慶祝耶穌的誕生。

新教,作為基督世界新勢力,風起於16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歷經兩個多世紀的腥風血雨之奮鬥和精神之嬗變,在西方部分國家獲得獨立的神學、宗教和政治地位。如果從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覲見萬曆皇帝朱翊鈞(1563—1620)算起,基督新教比天主教來華晚了整整兩個世紀,卻比後者拓展更快,受普通民眾接受度更高,尤其深得中國士大夫階層的認同。新教傳教士給中國帶來比保守的天主教更多、更新的西方科學知識和開明的法律體系,讓思想開放的知識分子有「睜眼看世界」的更便利的機會和更全面的視野。

宗教體裁是明信片的一大主題。19世紀末,明信片在中國成為通信工具後,也得到正在中國大力拓土開疆的基督教修會宗會的重視,宗教團體無不充分利用明信片宣傳自己的主張。《自西徂東:中國近代基督新教明信片研究》承繼姐妹篇《往訓萬民: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的撰寫宗旨,匯集清末民初傳教士留下的大量明信片,為讀者呈現一部基督新教在華傳佈福音的視覺歷史。

我們從書中摘選了聖誕節相關的明信片,和各位讀者一窺百年前基督教的在華活動:

聖誕快樂
【原注】“伯利恆城亘天星斗,救贖之諾普照萬邦。哦,願她閃爍的神聖光芒,也為您的聖誕節帶來歡樂:‘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第3章第16 節)”
中國伯特利會特卡
BETHEL MISSION OF CHINA
編者Bethel Mission of China
語言 英文
印製 1930s.,”Sunshine Line”, U.S.A.(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湖南教堂舉辦聖誕節禮拜
湘中信義會系列
DET NORSKE MISJONSSELS KAP, J.E.N.
編者 挪威信義會
語言 挪威文
印製 1910s. — 1920s., Norsk Lystryk-& Reproduk-Anstalt, kr.a.(挪威奧斯陸普羅伊斯博物館圖片部)
香港盲人院的聖誕樹下
這張德國巴門會發行的是以德國喜迪堪會香港心光盲妹院為背景特卡。
香港心光盲妹院特卡
BLINDENSCHULE IN HONGKONG
編者 德國巴門會
語言 德文
印製 1920s., Verlag des Missionshauses, Barmen(德國巴門宣教書局)
竹報平安
這是一張非常中國化的新年賀卡。題記:「燕鵲飛鳴皆大歡喜,雁魚來往壹是平安,竹報平安」。「竹報平安」典出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集》,晉陽城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中國民間視炮竹驅鬼,故「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
美國遵道會主日學校特卡
編者 美國遵道會主日學校
語言 英文 中文
印製 1910s., 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 in China(衛理公會書局)
發行 中華民國郵政
常青樹製作的人像
美北長老會差會中國系列
編者 美北長老會差會
語言 英文
印製 1910s.

推薦閱讀

《自西徂東:中國近代基督新教明信片研究》
姚鵬、陶建平 著
出版日期:2024年1月
頁數:480面
定價:港幣3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往訓萬民: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
姚鵬、陶建平 著
出版日期:2024年1月
頁數:632面
定價:港幣49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佛誕為什麼是香港法定假期之一?
對於一眾佛教徒而言,佛誕可說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香港廟宇眾多,佛門林立,慶祝規模之廣自然是不遑多讓。適逢農曆四月八日,各區寺廟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浴佛活動,香港維園更會舉辦大型佛誕嘉年華讓市民同樂。慶祝佛祖誕生的日子,甚麼時候成為香港法定假期之一?
Skip to content
除了復活蛋、兔子、長假期,復活節還有甚麼故事?
復活節是否只令你想起復活蛋、兔子,還有長假期?3月29日是耶穌受難節,也是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在不少傳統節日都被蓋上濃厚商業色彩的當下,節日本身的意義逐漸被人遺忘,復活節亦不例外。復活節是基督教的節日,基督教徒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展現神蹟死而復生。為了紀念耶穌復活,教徒將當天定為復活節,並流傳至今。後來,基督教成為世界主流宗教之一,復活節隨之傳播至世界各地。
Skip to content
白色情人節點慶祝好?
2月14號情人節,不少女生都會贈送朱古力給心儀的男生表白。在日本,亦有女生會向異性朋友送贈代表友誼的「義理朱古力」應節。那麼「白色情人節」又是從何而來?由片岡新和李燕萍兩位老師所著的《港式日語:香港日文大搜查,懷舊、日常、新興300例!》裡提到,1997年日本一間糖果店老闆把3月14日定為「白色情人節」,呼籲收到朱古力的男生回禮,以刺激店裡白色糖果的銷量。後來其他商家紛紛仿效,抓緊商機促銷,回禮的禮物内容隨着時間推移變得應有盡有。
Skip to content
香港曾經有「麻雀學校」?
「食完飯打返兩圈,發個新年財!」說到新年的必備節目,當然少不了打麻雀。可是麻雀背後的軼聞趣事,你又知多少?
Skip to content
無法躲避的「生死」課題
每逢清明節追憶逝者,我們不可避免會觸及「生死」的話題。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生、老、病、死。 在華人社會中,「死亡」一直都是個禁忌話題,而與「死亡」密切相關的「殯儀」行業,更是長期被貼上「不吉利」、「恐怖」、「神秘」等標籤。在《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中,作者用超過二十年的親身從業經驗告訴我們,殯儀業不再是禁忌行業,而是一個具有門檻、系統完備、頗為專業的現代行業。而在《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中,我們得以知曉,在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社會,信仰、背景、種族各異的人,有着如何不同的「身後事」處理方法。 死亡不是禁忌,而是幫助我們照見生命的鏡子。當我們打破了對殯儀業的迷思,回過頭來會發現,這個與「死亡」共處的行業也在提醒我們活在當下。「從對每件事非常著緊,變成處事認真但寬容,誠懇但又懂得抽離」這是《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的作者在殯儀業從業多年後的收穫。我們或許也能從書中作者分享的殯儀業知識、案例與故事中,嘗試由死看生,安頓自己的生命。 死亡並不是可怕的結束,經由逝去,我們才知生的可貴。願我們以盎然的生,和無畏的愛,祭逝去的人。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作者:梁偉強、劉銳業港幣定價:$108出版日期:2024年7月按此線上購買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梁偉強、劉銳業、馬淑茵港幣定價:$128出版日期:2023年3月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