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該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望見未來的脈絡?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在《許倬雲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談及自己的解題思路,他認為現代人應該要面對問題本身的改變,不斷尋找更切合時宜的解決方法,不能只一味跟着科學走:「現階段的科學研究必須在開放自由中尋找。如果崇拜一種方法來解開魔咒的話,那魔咒永遠解不開,因為要打開的門戶本身時刻都在變化。你只有一把鑰匙,門卻時時在換鎖。

天下無時不變,變化是永遠存在的。只有擺脱過去的拘束,我們才能夠能更清楚地處理自己的問題,尋找答案也永遠可以有許多的可能性。許多可能性需要一條條摸、一條條找。『摸著石頭過河』,我們對河水的深淺、寬窄、大小都不清楚,必須要一個個石頭摸過去,不能說一跳三步地跳過去。底下沒有橋、沒有路,面上也沒有橋、沒有船,我們必須慢慢一步步試,不斷嘗試、不斷努力才可以走過去。」

《許倬雲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為許倬雲教授在疫情期間一系列的線上講座精華。除了建議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面對未來,許倬雲先生亦在瘟疫、中美衝突、美國內部問題、全球化、科技與哲學等重大課題上提出前行之道,以對話的方式還原歷史源流。在快速變化且充滿挑戰的今天,我們應如何與世界共處?許倬雲教授將在書中給出答案。

引文節錄自《許倬雲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第八講


《許倬雲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
講授:許倬雲
整理:馮俊文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頁數:256頁
定價:港幣148元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明周】陳秋霞回憶兒時夾Band一日賺100元 新書紀念母親一百歲冥誕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母親的愛,是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取替的。 為紀念入行五十周年,陳秋霞為母親百歲冥誕寫下文集《媽媽語錄》。本書賣出的收益將全數捐贈,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Skip to content
【HK01】《築覺》作者許允恆:家已經變成一個大家不想停留的地方
香港建築真的只得高樓大廈?《築覺》系列作者建築遊人(許允恆 Simon)是資深建築師,在這次訪問中雖然提到香港的住所建築隨着早年樓價暴升而失去「以人為本」的精神,但在這個垂直城市裡,亦有不少他認為值得欣賞的建築,例如依山而建,劇場設計成扇形拉近觀眾和舞台距離的高山劇場。
Skip to content
【虛詞】葛亮專訪:為消逝的歷史引渡,以身不在其中的眼睛尋找舊日魅影
無論是書寫歷史流遷的「家國三部曲」《朱雀》、《北鳶》至獲得第十屆「紅樓夢獎」首獎《燕食記》,還是將匠人技藝延伸到小說核心意念的《瓦貓》、《飛髮》、《書匠》、及新作《靈隱》等,都能見到葛亮捉住一個將要或已然消逝之物,試圖將其留在歷史的刻度上。
Skip to content
【信報】新聞學者梁偉賢20年鑄一劍 「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傳記出爐
「Little by little,bit by bit,這個信念影響我一生,最偉大的事情都是一步步累積而成。」 新聞學者梁偉賢前後用時20年撰寫《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詳盡紀錄了李曾超群的一生。 為求真實立體,作者進行眾多訪問,其中與李曾超群的專訪、深談、閒聊、活動中的觀察,就接近百次。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明報】個人生命史,也是香港的歷史——專訪作家葛亮
「我寫的時候不希望把它處理成為一個社會事件,我覺得有更加需要沉澱的部分」。葛亮最新著作《靈隱》以2018年的港大教授殺妻案為原型,記述北角春秧街一對父女的生命故事,從每個人作為個體的獨特位置呈現香港當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