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史必讀:為什麼高麗王朝能在亂世下䇄立不倒?
10至14世紀間,高麗歷經五代十國、遼、宋、金、元、明等政權之更迭與並存。每當東亞政治版圖劇變,皆對高麗產生不同程度之影響。
首先,契丹、女真、蒙古等強勢遊牧、漁獵民族,於其崛起擴張之際,皆曾對朝鮮半島懷有覬覦之心,對高麗進行不同程度之侵犯。另一方面,中原的政權更替對高麗也產生了影響,北方的契丹、金朝和中原的五代、宋朝等相互爭奪霸權時,競相與高麗聯合,因此高麗的國際地位有所提升;相反,當元、明等統一王朝出現時,對高麗而言,來自中原的外交壓力也會相對增大。
不過,高麗善於因勢利導,往往能將地緣政治環境之挑戰巧妙轉化為機遇,試圖在環伺之大國中保持平衡,臣服於遼、金、明之同時,亦努力與北宋、南宋、北元等保持聯繫,希冀各方互相牽制,避免被單一勢力完全控制或過度依賴一方,從而保持自身之相對獨立性。
《韓國對外關係與外交史(高麗篇)》跳出國家之間的關係史或交流史的單一框架,根據高麗不同時期的外交格局劃分為十個主題,以現代的角度重新審視高麗時代的外交及對外關係:
第一章、高麗時代對外關係與外交史總論
第二章、高麗初期與中國的外交
第三章、高麗與契丹(遼)的外交
第四章、高麗與宋朝的外交
第五章、高麗與金的外交
第六章、高麗對蒙古的抗爭與外交
第七章、高麗與蒙古(元)的外交
第八章、高麗與周邊民族的外交及戰爭
第九章、高麗與日本的外交及倭寇
第十章、高麗與明的外交及矛盾
主編簡介
李鎮漢
韓國高麗大學韓國史學系教授、韓國海洋史學會會長、韓國歷史研究會前會長,研究方向為高麗時代史、中韓關係史、海洋史等,著有《高麗時代宋商往來研究》、《高麗時代貿易與海洋》、《高麗時代對外交流史研究》、《高麗前期官職與俸祿關係研究》等。
《韓國對外關係與外交史(高麗篇)》
主編:李鎮漢
翻譯:戴琳劍、李廷青、周鵾、林金彪、成姬蘭、魏晨光、王天泉
頁數:336頁
定價:港幣1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