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聯最新出版推介】記錄那些年那些事 引發思考和想像 朱少璋、蕭國健、米哈等最新作品
香港三聯出版推介
記錄那些年那些事 引發思考和想像
朱少璋、蕭國健、米哈等最新作品
不知不覺,2024年又過了差不多整個月。時間不等人,但把那些年那些事記錄成書,又或將之整理消化,轉成創作的養份,可引發思考或想像,累積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以下是香港三聯書店最新出版的重點圖書:
《與設計對話:香港三聯書籍設計七十五年(1948—2023)》
香港三聯書店 編著
適逢香港三聯書店成立75週年,本書梳理了我們1948—2023年期間重要書籍設計代表作,分上下兩編。上編為670種實體圖書展示及資料彙編,包含封面、版式、設計說明等;下編為設計師訪談,邀請靳埭強、寧成春、陸智昌、廖潔連、趙廣超、孫浚良、吳冠曼、陳曦成、陳德峰、麥綮桁、姚國豪、阿昆等三十多位老中青設計師,透過設計師視角,呈現香港本土書籍設計,及與內地的互動往來中社會思潮和文藝觀念的發展與變遷。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
李展鵬、卓男 主編
本書走訪梅艷芳的親人、徒弟、好友及工作拍檔,呈現梅姐的演藝人生,也重訪香港流行文化的輝煌歲月。初版出版於2014年,這十年來世局有巨大變化,香港亦已滄海桑田。不變的是,香港人仍對梅艷芳執著。今次增訂版加入多個精彩訪問:劉培基談百變形象的創作、連炎輝談梅姐的佛緣與愛情、潘偉源談梅姐的大膽歌詞,還有電影《梅艷芳》的主創人梁樂民及吳煒倫的創作分享。
《在很久很久以前》
米哈 著(由P.PLUS LIMITED出版)
怪奇故事和現實世界,哪個才更怪?在華文創作世界,故事新編是一個文學類型。《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米哈第三本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四十九個根據世界各地的怪奇歷史、新聞或典故改編而成的故事,包括聖經故事、名人事蹟和昔日報章報導等。每篇故事的最後都有一句「如有雷同,實屬巧合」,當故事一次又一次巧合地發生,這又代表著什麼?
《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
楊智深 著;朱少璋 編
「茶文化」在香港一直流行不已,但大多港人對茶的認識,其實尚嫌浮泛,對相關器具的應用有欠細緻,對茶湯高下的評判也易受商家左右。不論是尚未入室抑或有意登堂的愛茶人士,《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都值得展卷細覽。楊智深先生是深受尊崇的茶學專家,該書收錄楊氏談茶、論茶、評茶的文章五十四篇,其茶學系統完足,既重理論又不廢實踐,遍及茶具、茶香、茶味、茶葉、茶風,以至與茶相關的準則、概念、文化等。
《巾幗武狀元:祁筱英演藝紀事》
朱少璋 編整
祁筱英以其獨特的「京架女文武生」舞台藝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名伶輩出名班林立的香港粵劇界別樹一幟。祁氏七歲即以「女神童」身分客串登台,初習花旦,後轉習文武生,開山師傅吳幗英,並曾師事「金牌小武」桂名揚、著名男花旦陳非儂,以及京派名師祁彩芬、祁玉崑;轉益多師,藝通南北,武場功架尤為老練,技巧純熟,有「女武狀元」之美譽。本書以翔實的敍述輔以大量由祁氏家屬提供的珍貴圖片,為讀者清楚勾畫祁氏的演藝歷程。
《香港大學世紀之問——改革開放初期與內地交流的人和事》
陳婉瑩 主編
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大學見證內地的發展,受益於與內地的交流,也作出貢獻,推動國家的學科發展,為兩地培育人才。本書填補這段重要歷史的空白,收集並梳理了多方來源、碎片化的信息,刻劃了十八位上世紀八十年代推動和主持交流的學者和校友群像,並透過和他們有關的人與事,為有關港大在1911年創校的使命「為中國而立」的爭議作出解讀,也從側面反映改革開放早年,內地在醫學、工程、文史、教育、建築、社會工作、法律和城市規劃等八個領域的發展。
《台灣經驗與「南洋」敘述》
朱崇科 著
本書聚焦王潤華、淡瑩、李永平、潘雨桐、張貴興、黃錦樹、黎紫書、郭寶崑、鐵抗等新馬文學中的留台作家,考察他們的文學生產與台灣經驗及「南洋」文學生態的多重互動。台灣作為文學生產的重要場域,對新馬文壇有哪些衝擊?新馬及台灣作家的個體創作又如何影響三地華語文學圈的生成?本書以開闊而獨特的視野,為馬華文學現代性的變遷帶來了全新的觀察、剖析與對話。
《篳路藍縷:香港近代簡史》
蕭國健 著
開埠時的港島人口只有今天的千分之一?原來香港曾有兩個「羅便臣街」?賽馬勝地跑馬地竟是墳場集中地?為闡述香港自開埠到日佔時期結束的百年史,全書展示八道痕跡,助以了解近代香港的發展變遷:從香港的殖民歲月、日佔時期,以至探討香港開埠以後的社會發展、治安與軍事、主要業務、居民族裔、外傳宗教和研究本地歷史名家,為未來的國際都市,留下活潑紛繁的舊日記錄。
《崇文重教:香港新界客家歷史與文化》
蕭國健 著
香港開埠之時,各區已有眾多客籍村莊,客籍人士多自原居地帶入其傳統生活習慣、風土文化及宗教信仰,豐富了香港的客籍華人文化。作者多年來走訪新界各地作田野調查,結合地方志乘、族譜、古蹟、出土文物及公私建築銘刻等,考察香港新界的客家歷史與文化。近年因新界各區發展,部分客家傳統文化或已湮沒,有等雖被保留,惟原貌或已遺失,書中所載正可作為歷史的紀錄。
新書資料和試讀:https://bit.ly/3U7E1Kj
傳媒聯絡
如對以上任何新書內容感興趣,欲索取樣書、節錄書中內容或專訪作者,歡迎聯絡:
香港三聯書店市場部:market@jointpublishing.com(何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