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高羅佩於東京的書齋中撫琴,攝於1941年(圖片來源:《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

古琴藝術起源於三千多年前,至今仍得以傳承,離不開歐美琴家的貢獻。古琴走向世界,最早可以回溯到20世紀,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與瑞典漢學家林西莉來華習琴,更以古琴為題撰寫著作,向歐洲讀者介紹古琴文化。

圖2:林西莉在北京古琴研究會撫琴,攝於1961年(圖片來源: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美國古琴家唐世璋(John Thompson)不僅是當代首屈一指的外國古琴家,他在傳承與推廣古琴文化上的手法更值得參考借鑒。唐世璋認為只有絲弦琴才能重現千年古音,所以堅持以古法教學。另一方面,唐世璋也樂於透過不同的媒介傳播古琴文化,例如為香港電影《慾火焚琴》創作主題曲、利用互聯網傳播古琴曲譜等,傳統與創新齊足並驅。

圖3:紀錄片《希聲:一個美國琴人的境界》畫面,劉成漢導演與唐先生討論(圖片來源:www.silkqin.com

古琴文化的傳播體現了中西文化的雙向交流與影響,其中歐美琴家獨特的跨文化視角更有如「他山之石」,對中國音樂的現代傳承極具意義。

全文詳見《讀書雜誌》(第十四期)「文化焦點」欄目。
電子書:https://bitly.cx/frcfL
網上購買:https://bitly.cx/d2uC2
今期推薦書單:https://bit.ly/3CdC9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