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郵地址
 
密碼

登記
芳艷芬《萬世流芳張玉喬》:原劇本及導讀

芳艷芬《萬世流芳張玉喬》:原劇本及導讀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9620430688
語言中文(繁)
頁數280頁
尺寸16開
版次1
裝幀
定價 HK$88
(資料及定價僅供參考)
(網上購書服務由超閱網提供,詳情可參閱常見問題。)
buy

簡介

《萬世流芳張玉喬》一劇雖然常為粵劇研究者提及,但其原劇本早已湮滅無聞,即使是一代「花旦王」芳艷芬手上亦沒留存;因此是次復原及考訂《萬》劇劇本,將進一步開拓粵劇研究的範疇。本書集李小良、容世誠、李少恩和鄭寧恩諸位學者之心力,搜羅古今文獻詩詞、旁及坊間粵劇材料,務求重現昔日經典,以饗戲迷;同時亦有撰文,剖析《萬》劇寓意。

《萬》劇深具歷史厚度,除了首演時提出的「改良粵劇、表彰氣節」外,亦可透視出五、六十年代香港處於海峽兩岸夾縫中的特殊社會生態。資深粵劇演員李奇峰先生於八十年代組班,將《萬》劇重現舞台,更在書中憶述當中底蘊及《萬》劇忠奸恩怨糾纏的萬鈞劇力。

作者簡介

編者介紹:

李小良,現任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兼文化研究碩士課程主任﹐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美國麻州大學安城分校比較文學博士,布朗大學喬科夫斯基博士後研究 (Joukowsky Postdoctoral Fellow) ,曾任教於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出版有英文專著<<中國戲曲的性別易服>> (Cross-dressing in Chinese Opera) ,合編英文論文集<<香港接合:動作電影中的跨國想像>> (Hong Kong Connections: Transnational Imagination in Action Cinema),與王宏志、陳清橋合著《否想香港》。其它發表的中、英論文包括功夫片、歌舞電影、戲曲、香港流行小說、中西比較文學等課題。目前擔任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成員、非物質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委員、常設藝評員和評審員。

 

作者介紹:

容世誠,廣東中山人,生於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文學士,哲學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專攻中國戲曲。曾任美國紐約華埠歷史博物館口述歷史研究員。現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晚明戲曲、粵曲社會史、香港粵劇史、新加坡華族戲曲史、五十年代香港文學與媒體文化等。出版專著包括《戲曲人類學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臺北:麥田出版,1997)、《粵韻留聲:唱片工業與廣東曲藝(1903-1953)》(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化研究中心,天地圖書公司,2006)。學術論文散見於《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中文大學)﹛m東方文化》(香港大學)、《嶺南學報》(香港嶺南大學)、《民族學研究所集刊》(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視覺人類學》(Visual Anthropology)等學報。

 

 

李少恩早年於香港聯合音樂院及中國四川音樂學院學習西洋音樂,主修作曲,乃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李氏獲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學位(1997)及哲學碩士學位(2002),碩士論文題目為〈當代香港粵曲撰曲者及作品研究〉,著有《粵調詞風:香港撰曲之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中國音樂資料館,2010) ﹐發表之粵劇文章包括〈從文獻看早期粵劇音樂記譜方式〉(1999)、〈從南國粵劇團看1960年代香港粵劇與工運〉(2004)及〈1950年代芳艷芬苦情粵劇的文化現象〉(2008)等,並參與論文集《香港戲曲的現況與前瞻》(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身p劃,2005)編輯。李氏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自2000年至今參與香港教育局中小學粵劇課程發展,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博士候選人,論文題目為〈芳艷芬粵劇的歷史與社會研究〉。

 

 

鄭寧恩現為英國利物浦大學音樂系博士候選人,以香港粤劇、電影及電影音樂之間跨媒介文化研究為題。曾出版文章收錄於黃兆漢編《長天落彩霞:任劍輝的劇藝世界》(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及周仕深﹑鄭寧恩編《粤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粵劇研究計劃,2008) 等。

留言板

讀者留言



門市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