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香港華資財團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以南北行、金山莊為代表的行商和依附外資公司的華人買辦的發展。到19世紀末,隨著香港確立為遠東貿易轉口港,華資財團開始在地產、航運、零售百貨以至銀行等多個領域嶄露頭角。
20世紀60-70年代,伴隨著香港工業化的快速步伐,新興華商勢力不僅在製造業取得統治地位,而且相繼在航運、地產、酒店及影視娛樂等一系列重要行業漸取上風。其後,以李嘉誠、包玉剛為代表的新興華商,以雷霆之勢先後收購和記黃埔、九龍倉、港燈和會德豐等一批英資公司,而新鴻基地產、恒基地產、新世界發展等一批華資地產公司亦蛻變為大型企業集團,進而打破英資財團的長期壟斷,成為稱雄香江的一股重要經濟力量。
回歸以後,隨著香港與中國內地經濟融合發展,華商在香港尤其是內地市場獲得龐大而廣泛的投資機會。在這種背景下,華資大財團以香港為基地,突破狹窄地域限制,發展成為全國性、多元化甚至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這一時期,華資財團不僅成為香港經濟中最大的資本力量,而且在維持香港經濟繁榮穩定,推動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部香港華資財團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香港近現代政治和經濟歷史的一輯極其生動的側影,從中可了解逾170年來香港經濟所經歷的深刻變化、發展脈搏、發展態勢以及發展規律,並可得到一些歷史性和現實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