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專題展覽

藝術x商業,當中如何體現美學價值?

近年書法舊招牌的拆卸,喚起人們對保育書法提字的關注。回溯過去,漢字書法藝術經常被應用到商業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上世紀30至80年代,除了大家現在常說的街道招牌,還有碑記、墓誌銘、楹聯、帳聯、名片、廣告等,不少都是香港四位著名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的墨寶。

當書法擁抱商業,應用到我們生活每一個層面,看似高雅得遙不可及的藝術👀,逐變成了雅俗共賞的視覺文化。是次,《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的作者黃宣游和他的墨跡團隊以展覽形式,將香港的書法美學再次重現在大眾眼前。展覽與書本呼應,以上世紀四大商業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的足跡為線,展出他們的書法招牌或相關展品。

除此之外,墨跡團隊 墨跡 亦製作了一系列文創商品,以商業價值重新賦予書法藝術新的生命。其中的書法字杯墊為全人手製作,並以24k鍍金鑲嵌,每款都是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