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舟登岸:長洲殯葬考察行

中國人向來重視諸如「生有所養,死有所葬」的觀念,對於水上人族群也不例外。以往的長洲是一個興旺的漁村,當地的族群亦承擔了一部分香港水上人喪葬及下葬的責任。

是次「長洲殯葬考察行」活動將由《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和《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之一的劉銳業博士聯同長洲歷史文化研究者許輝程先生,帶領大家前往長洲,透過參觀長洲方便醫院、海濱亭和長洲墳場等長洲殯葬活動的重要地點,以及與村民、水上人代表交流,加深大眾對香港水上人殯葬文化的了解。

日期:5月10日(六)
導賞講者: 劉銳業博士(《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和《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作者之一)
導賞嘉賓:許輝程先生(長洲歷史文化研究者)
路線:乘坐9時45分班次渡輪到長洲 ->義祠 ->海濱亭 ->長洲方便醫院 ->四邑、陽江山、紅葫蘆、同治義㙇 ->長洲墳場
集合時間:早上9時20分
集合地點:中環5號碼頭
解散時間:下午1時半

參加方案
A:$160,贈《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一本(價值:$108)
B:$180,贈《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一本(價值:$128)
C:$280,贈《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及《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各一本


關於導賞講者:

劉銳業博士
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學生事務總監、工商及款待業管理學部高級講師、工商業副學士(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課程統籌。著有《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及《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劉銳業博士曾接受不同傳媒訪問,包括: 香港電台、新城電台、HK01、東網、經濟日報、AM730、明報、信報、星島日報、公教報、SCMP、面包台、鳳凰衛視、STARSHK、橙新聞、文化者、TVB、HOYTV、香港商報。

許輝程先生
長洲歷史文化研究者,移居長洲已六十年。中小學皆在長洲讀書,熟悉島上環境及風俗。2010年代專注研究長洲的歷史文化及環境保育,並開始參與長洲社區活動;曾申報十餘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舉辦過多類文化藝術展覽。現為長洲華商會、北社街坊會、活力長洲、金銀灣業主立案法團秘書。


圖書介紹:

1. 《身後事:香港殯葬文化探尋》

作者:梁偉強、劉銳業

人死後,大概都渴望有後人為其處理身後事。香港是一個糅合中西文化、華洋雜處的地方,居住著信仰、背景、種族各異的人,不同背景及年代的逝者,有著不同處理「身後事」的方式。這些種種有關人的後事,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禁忌行業,透過現今香港殯葬行業的發展及實例個案,為讀者講述更多這個行業的內部迷思;第二部分踏上死亡足跡,主要分析香港不同宗教、文化的殯葬習俗,以及不同社會組織的殯葬功能;第三部分嘗試從死看生,涉及有關死亡文化和社會對死亡的觀點,主要探討一系列香港熱門的生死教育議題。

詳情請按此

2. 《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

作者:梁偉強、劉銳業、馬淑茵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出自《莊子.齊物論》。眾生萬物,生死相對。「生」來為「死」做準備,「死」成為「生」的開始。生死流轉,生生不息。
香港社會大眾對「殯儀」的刻板印象,一般都是厭惡、不吉利、靈異、賺大錢……然而,會實際深入了解此行業的人卻很少。「殯儀」作為一門專業,長久以來被社會大眾遺忘、誤解,慢慢變成禁忌話題。
本書三位作者,透過其物流業知識、在殯儀業及社福界多年的經驗及個案,分享遺體運輸、凶宅清理、喪葬禮俗、殯儀業潛規則等行業內部議題,讓大眾一窺神秘的殯儀行業;臨終小故事的分享,亦望讀者能從中能夠思考人生意義,珍惜身邊人。

詳情請按此


主辦機構:香港出版總會
籌辦機構:香港三聯書店
主要贊助機構: 文創產業發展處
項目計劃: 「2025香港閱讀+」

  • 2025年05月10日 (09:20至13:30)
  • 長洲
  • 劉銳業博士、許輝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