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如茶話》的溫度與濃度 新書發布會
一本好書有如一杯好茶,具備恰到好處的溫度與濃度。
《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一書以楊智深先生創辨的「穆如茶學」為本,收錄了楊氏大大小小談茶、論茶與評茶的文章。楊智深為香港最早期研究茶學的專家,編者朱少璋 朱少璋個人專頁 與楊智深結緣於2019年,當時朱老師的著作《燈前說劍》即將出版,欲請人為封面書題開硯提字,經友人牽線,楊智深便成為「提字人」。
楊智深與朱少璋年齡相若,二人話題大多圍繞着戲曲,與茶無關,但言談間楊先生會習慣性親自沏茶。楊智深先生論茶好惡分明,筆觸鋒芒細膩,富文化底蘊的文章同時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如《等待茶具》的「不忍卒睹」和《天價花瓶、怎一個「醜」字了得》的「我真欲起夫子於九泉共斥之」。這種豪放不羈的文學風格讓人不禁生敬,亦生成了此書的「溫度」。
行內人常言道:「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楊智深。」朱老師直言兩人交情不算深厚,但楊智深先生一直都是他非常敬重的前輩,所以在楊氏離世後能為其茶道學說編書,實屬榮幸。編書時他不遺餘力,不厭其煩地字字反覆雕琢、取材查證。以用字為例,他在連番細讀後,意會到楊氏筆下的「工夫茶」與「功夫茶」語帶不同,於是「工」和「功」兩字皆作保留,並因應文章內容選材用字。
朱老師把是次當作「最後一次出版機會」,所以特地參考了《莊子》內篇、外篇與雜篇的編輯結構,盡可能收錄楊氏直接或間接與茶相關的文章,好讓更全面呈現楊氏的生平事業及茶學修養。另外,為呈現楊氏的個人色彩,朱老師特地「移花接木」,抽取楊氏在2018年時「茶之美」的演講提要作為前言,以免喧賓奪主。
《穆如茶話》的溫度與濃度,大概不多不少來自二人的情誼,還有編者對楊氏茶學的珍視。
- 2024年03月09日 (下午2時至3:30時)
- 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活動廳 the HUB(尖沙咀彌敦道83-97號華源大廈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