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風水VS現代選宅——《古都巡遊2》新書分享會

風水是否只是術數?

《古都巡遊2》作者梁冠文在港舉辦首次的新書分享會,和新書推薦人李宗鴻一同和大家探討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而成的風水學問,是否仍然適用/如何適用於現代社會。

歷代皇朝建都立國,看的不獨一家一宅的風水,而是關係到整個城市的建設。帝王們可以任意挪用具有象徵價值的文化符號加之於宮殿之上,凌駕各種體制規定和階級秩序,如一貫象徵崇高地位的龍紋飾,只屬帝王所有;陽數中最大的九,其開間也只存在於宮殿建築之中;屋頂形式有嚴格規限,廡殿頂為皇室主殿專用;甚至顏色亦然,堪稱古代風水的集大成之作。

帝王之家與平民百姓,終極要求也不外乎住得安心,因此儘管規模有異,根底的邏輯卻可相通。為防禦外族入侵,歷代皇朝選址定都時講求格局「外閉內寬」,以達至「明堂容萬馬,水口不通舟」之效。以長安和開封為例,兩地四面環山,地勢平緩,適合農業發展;水口狭窄嚴密,能防水淹天災,有利水路運輸。房屋的方位與屋型,亦是帝王與平民百姓建居時考慮的要素之一:「千金難買向南樓」、「四正為上、納氣平均」等準則,至今依然被不少人視為購房置業的標準。

古語有云:「夫地理之大,莫先於建都立國,稽之古先哲王,將營都邑,罔不度其可居之地,以審其吉凶。」《古都巡遊2》作者梁冠文認為,風水是社會從古至今實踐而來集體智慧。儘管一些建設原則放諸現今社會已不合時宜,但我們仍可考究背後的理念,看看如何將它們合理延伸到現代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