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啦:跟人類學家搵食之港式客家菜
香港飲食文化華洋並蓄,素以多元見稱,其中客家菜是備受港人喜愛、具代表性的菜系;鹽焗雞的鹹鮮、梅菜扣肉的油潤,早已內化為港人鄉愁裏的熟悉味道。
上週五,《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的作者張展鴻教授帶大家到開業近四十年的港興大飯店品嚐正宗客家菜,席間從人類學角度切入,將客家菜的起源、發展,以至每道菜餚的特點,一一娓娓道來。
一場大火,竟然是客家菜蓬勃發展的關鍵?戰後許多客家人移居香港,並居住在石硤尾寮屋區,客家菜館亦相繼設立。當時的客家菜館大多以製作炸大腸、豆腐和牛肉丸等小食為主。後來寮屋區的人口承載力不勝負荷,發生了1953年12月25日聖誕節石硤尾大火,客家菜館隨人們被安置到其他地區,也開設到香港各處,鹹香好下飯的客家菜便從此興盛起來。
- 2024年09月13日 (下午7時至9時)
- 港興大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