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築文化深度遊

一磚一瓦,訴說着什麼故事?

你眼中的香港,是被建築群包圍的「石屎森林」嗎?由寮屋、唐樓到摩天大廈,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築如何塑造香港的面貌,背後又反映着什麼?

上周末,《築覺》系列作者建築遊人(許允恒)帶我們遊走中環到金鐘一帶,細看座落在繁華鬧市中的不同建築:從終審法院、匯豐總行、中銀大廈、The Henderson、花旗銀行大廈到聖約翰座堂。

聳立在城市的地標建築,是遊客的打卡勝地同時,也是一面受時間洗禮的鏡子,當中在年代、地域及成本所限下迸發出的設計巧思,都值得我們反覆研讀,感受它們的生命力。終審法院以正義女神泰美斯的雕像區分辨出入口,糅合中西建築風格。匯豐總行當年造價52億元,把通貨膨脹因素一併計算後仍屬史上呎價最高的建築。中銀大廈史無前例的幾何三角柱身設計不但大大降低建築成本,更讓建築物的高度節節上升。聖約翰座堂的彩繪玻璃窗手工精細,由一塊塊的彩色玻璃鑲嵌拼湊而成,現已不能復刻……

建築,不只是遮風擋雨的空間,還反映人類的創意與對社會及文化的思考。由建築遊人所著的《築覺》系列從工程設計、人文生活、商業都市、歷史宗教、空間環境等方面深入探討不同城市中的建築,包括香港、東京、倫敦、北京、紐約及新加坡等。本業是建築師的建築遊人以淺白的文字將不同建築物的特色娓娓道來;配合建築平面圖,讓普羅大眾輕鬆認識何謂建築、何謂理想的設計;以至建築師在社區規劃和人文關懷方面的種種考量。

  • 2024年05月12日 (下午3時至5:30時)
  • 許允恆(建築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