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punk與香港書法:《香江墨跡》分享講座
西安有書法聖地「碑林」,集合了歷代名家書法碑刻;香港也曾擁有一個由密集招牌打造的現代「碑林」,讓普羅大眾也能感受傳統書法之美,實在蔚為奇觀。
過去十年,香港招牌相繼落下帷幕,以往不少電影取景於香港,早期電影為了刻畫雙語融合的東方美感,後期則追求 80 年代後一種獨一無二 Cyberpunk的城市霓光。
每當碰上一個北魏楷書書寫的招牌,我們會聯想起昔日燈紅酒綠的「港風」,以及香港人豪邁不羈的性格。透過今次講座,就讓我們再一次發現香港曾擁有過的招牌風景。
黃宣游與其團隊 墨跡 花逾四年時間,搜集及研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四位書法家之作品,以過千張珍貴圖片,包括招牌、卡片、楹聯及紙本作品等,著成《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一書。今次講座將娓娓道出其中的故事,構築香港城市風貌。
對談講者簡介:
黃宣游
黃雋溢,筆名宣游。圓融品牌顧問創意總監、「載物」責任編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客席講師、「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家」研究計劃發起人。
黃宣游與他的團隊熱衷於探索傳統和創新的平衡。自二○一八年起,他們已與超過二十家歷史五十年以上的老字號合作。項目獲得了多個媒體的認可,並榮獲眾多獎項。
二○二○年疫情期間,黃宣游開展了「墨跡」研究計劃,記錄四位三十至八十年代造就香港視覺文化的書法家,通過考察、訪談、碑拓等,探討「應用書法」的歷史及發展,以及清末之後書法藝術的商業應用價值。
《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內容簡介:
上世紀三十至八十年代,香港四位著名書法家:區建公、謝熙、卓少衡及黎一鳴,以書法作品如招牌、碑記、墓誌銘、楹聯、帳聯、名片、廣告等,塑造出香江半世紀獨一無二的城市風貌。
「墨跡」作者及團隊經四年時間研究及訪談,首次從多方面詳盡記錄以上四位書法家的生平事蹟;此外,亦經不同渠道記錄他們的紙本、印刷本,甚至拓本書法作品,並破天荒將之收錄成書,從中可了解到書法藝術的商業應用價值。《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一套四冊,每冊設計以雙門形式裝訂,其一是文本內容,另一則是作品集,方便書法學習者考查書法家生平資料,並可同時查看其不同作品。
本套書旨在用學術形式存記香港書法之美學,以為香港視覺文化傳承出一分力。
- 2025年02月22日 (下午5時至6:30時)
- 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活動廳the 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