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講座:為甚麼要討論「祖宗之法」?

是次講者鄧小南教授想要與各位交流的,是撰寫《祖宗之法》一書之前和撰寫過程中的一些想法。歷史上的各個王朝,通常都有某些立國基調,在其後的政治、社會、文化等諸方面發生深刻影響。讀者從文獻中也會感受到該時期「本朝史觀」的滲透作用。講者在閱讀中注意到宋代特有的「祖宗之法」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在教學初期時常感覺到無法確當表達,於是開始思考這一問題。

1993年的講堂上,面對學生們困惑的眼神,鄧小南教授首次系統梳理「祖宗之法」的概念。那些未能盡言的思考,化作研究的種子。「每次備課都是重新思考的過程」,她在筆記中寫道。五年後,這些思考凝結為會議文稿,開始獲得學界關注。2000年發表的論文,標誌著研究進入新階段。而到2006年專著問世時,初稿已歷經十餘次重大修改。時至今日,這本書仍在不斷生長。「最近重讀某些材料,又有了新的體會」,鄧教授坦言。從課堂困惑到學術經典,這段旅程印證了她常說的「歷史研究不是給出答案,而是開啟更多思考的可能。」

是次講座,鄧教授將探討歷代王朝之「立國基調」,是如何深刻影響著後世的政治運作、社會形態與文化發展,並與讀者們分享《祖宗之法》一書的撰著心路。重要戰場,美國更在香港成立了「亞洲基金會」,資助出版社發佈含政治色彩的出版物。故此,左右兩派出版大量文學作品,並且創辦各式各樣的刊物互相角力,為百花齊放的文壇奠下了穩固的基礎。

  • 2025年04月28日 (下午4時至5:30時)
  • 香港中文大學書店
  • 講者:鄧小南 (北京大學博雅榮休教授)、主持:徐力恒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