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岑金倩空降廣州 和逾二百名粉絲分享香港粵劇的發展與傳承

汪明荃、岑金倩空降廣州
和逾二百名粉絲分享香港粵劇的發展與傳承
由廣州購書中心與香港三聯書店合作舉辦的《八和的華麗轉身——重塑傳統品牌》圖書分享會,於一月六日下午在廣州購書中心天河店舉行,八和前主席汪明荃與前總幹事岑金倩兩人親臨擔任講者嘉賓。
兩位作者在活動中分享了八和這個粵劇界「老字號」的品牌故事,細說香港粵劇人如何改革八和、培育人才、拓展市場,讓八和華麗轉身,捍衛香港本土藝術,將粵劇承傳下去。分享會順利完成,超過二百位粵劇迷參加,更有粉絲特地趕來一睹偶像的風采。
岑金倩女士表示,香港八和會館和內地的八和會館是同宗同源,所謂「八和」代表八個「和」字堂口,香港八和會館是在廣州的八和會館分支出去的。上個世紀一些粵劇藝人到了香港,他們除了演出以外,他們還很關注粵劇藝人本身的發展,1953年,香港八和會館注冊成立,以弘揚傳統粵劇藝術為宗旨,不單積極向公眾推廣粵劇,也關注粵劇演員及從業員的專業發展和承傳工作。
汪明荃女士稱,她自小就很喜歡戲曲,小時候爸爸很喜歡帶著她去看京劇,所以自小就喜歡上海戲曲、黃梅戲等,也接觸到粵劇。她沒有正式學習粵劇,直到她到電視台工作,在一些節目中學習表演粵劇,才開始接觸粵劇。
在香港回歸前,政府並不重視民間傳統藝術,當時政府資助的十大藝術團體也沒有粵劇。1988年汪明荃女士當上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她很想幫助八和會館,決心先了解這個業界的需求,包括資金、活動場地、人才培養等,然後一步一步解決。她深知八和急需一個總幹事來執行,於是主動邀請岑金倩女士擔任此重要角色。岑女士是香港大學碩士畢業,而且主修的是中國文學和戲劇,在香港藝術發展局任職過,也很了解藝術機構的運作,是非常適合的人選。汪女士和岑女士一拍即合,且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香港粵劇的華麗轉身而努力。
岑女士表示,在汪女士的帶領下,他們做了很多工作。香港是一個商業性質比較重的地方,而且香港地很少,所以能用於排練和表演的地方更少,這一直是業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場地:香港新光戲院,是汪女士經過多年不斷努力爭取換來的。新光戲院當時在金融風暴下接近倒閉,原打算轉型為超市,幾經汪女士極力的勸說與溝通,還發起全行業的籌款用作翻新戲院,香港藝術發展局也提供一部分場租補貼,戲院才得以保存下來。
汪女士還提到,除了場地問題,傳承是另一大問題。以前香港沒有正規的粵劇學校,最近十幾年,香港八和除了成立「八和粵劇學院」,還開展「油麻地場地夥伴計劃」。 老舊的油麻地戲院為二級歷史建築,經歷第一期修繕及改裝計劃後,戲院尚有一些未盡完善的地方。在汪女士和香港八和的推動下,油麻地戲院正式開展第二期活化計劃,同時成立一個培訓中心,得到各界的支持。過程中,八和粵劇學院積極跟進活化工程,反覆雕琢改建細節,望場地落成後能物善其用。戲院預計於2026年重新開放,有望真正成為一個為戲迷提供觀看表演的優質場地。油麻地戲院一年有近百場演出,香港八和在這裡上演百多個劇本,培養了將近一百四十人,新人們在油麻地戲院得到不少學習和表演的機會。與此同時,八和粵劇學院也深入到小學、中學、大學去做課程培訓,推廣粵劇文化。
汪明荃女士和岑金倩女士不約而同表示,要感謝對方作為多年來的好搭檔,互相補足,成就了各自心目中八和改革的藍圖。岑女士表示,汪女士對於八和的事情都非常上心,親力親為,並不斷提攜後輩。
香港人一直受著西方音樂的影響比較深,但自從有了粵劇的華麗轉身,有很多年輕人已開始關注並接觸到傳統藝術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粵劇在香港的發展日趨蓬勃。
分享環節後,汪明荃女士和岑金倩女士與現場的粉絲互動交流,阿姐風趣的話語,讓現場粉絲笑聲不斷,還與粉絲們大合照,並為現場讀者簽售圖書,將活動推向了高潮,讀者朋友們意猶未盡,希望兩位多來廣州做客。
關於汪明荃
1967年加入電視圈,作跨媒體發展。除擔任司儀,也演出電視劇、電影和舞台劇;自組「福升粵劇團」,先後出任香港八和會館多屆主席,服務八和超過20載。1981年,汪明荃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於1988至1997年,被選為第七及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及於1998至2017年,被委任為第九至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200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22年再獲「金紫荊星章」,以表揚及肯定其多年來對社會及藝術界的貢獻。此外,汪明荃分別獲職業訓練局頒授榮譽院士、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人文學博士、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及博士、香港理工大學頒授大學院士。
關於岑金倩
香港大學哲學碩士,主修中國文學及戲劇,並持有香港大學心理學深造文憑。自1998年起,曾服務多個香港文化藝術機構,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中心、香港國際電影節等,負責行政、推廣、發展及籌款等工作。2011年加入香港八和會館,任總幹事,除了負責會館及八和粵劇學院的行政工作外,亦籌劃重點傳承計劃「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粵劇新秀演出系列」,每年推行超過100場演出及多樣化的推廣活動。著作包括:《戲台前後七十年——粵劇班政李奇峰》、《小男孩的森林故事》;兒童繪本「童狗有話兒」系列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系列.香港故事篇」等。
關於《八和的華麗轉身——重塑傳統品牌》
十年前。
一間辦公室,連電腦也並未聯網;
一個組織,連電郵系統也是依靠免費服務。
此組織卻已在香港屹立70載而不倒,如今更搖身一變,成為業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說的是香港八和會館。八和有如此地位,實有賴過往十年的銳意改革。本書以八和主席汪明荃與總幹事岑金倩兩人的視角,細說八和這個粵劇界「老字號」的品牌故事,看她們如何改革八和,為其培育人才,拓展市場,重塑出耳目一新的形象,讓八和華麗轉身,捍衛香港本土藝術,將粵劇承傳下去。讀者能體會她們為此所付出的熱忱與努力,加深對香港粵劇的了解。
這個故事,是汪明荃和岑金倩的回憶錄,也是八和全體的編年史,更是粵劇發展史的一部分。閱讀此書,看一門傳統藝術的傳承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人如何為之砥礪前行,力挽狂瀾。
傳媒聯絡
香港三聯書店市場部:market@jointpublishing.com(何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