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傳統講義
簡介
本書曾是復旦大學通識課程的配套教材。作者把中國文學置於傳統文化整體之中,視為一種「表達」。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作者論,包括士大夫及其表達方式、庶民文學的群體性,考察民國以前的作者在表達方面的基本特點;下編為作品體裁論,包括中國傳統的文獻構成與文體文類、辭賦、詩、詞曲、駢文與古文、說唱、小說、戲劇八章,說明表達成文的各種樣式。
編著者簡介
朱剛,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曾出版《唐宋「古文運動」與士大夫文學》《蘇軾蘇轍研究》《蘇軾十講》等學術著作,在復旦大學主講「中國文學傳統」「中國古代文學史」「蘇軾精讀」等課程。
目錄
引言 文學經驗與文學傳統 001
上編 作者論 011
第一章 士大夫及其表達方式 012
一、從封建士大夫到帝國士大夫 016
二、從門閥士大夫到科舉士大夫 022
三、士大夫政治 028
四、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031
五、士大夫文學 040
六、科舉士大夫文化的發展困境 047
七、文學創作者的身份分化 051
第二章 庶民文學的群體性「作者」 060
一、「近世」論與庶民文化 062
二、庶民文學 068
三、文本問題和「作者」問題 074
四、《西遊記》及其「作者」 079
五、「近世」庶民文學的批評方法 089
六、關於《紅樓夢》 092
下編 作品體裁論 097
第三章 中國傳統的文獻構成與文體文類 098
一、古籍的分類:從「七略」到「四部」 099
二、從別集編纂方式看文體文類 101
三、「文體學」著作和文章選本 103
第四章 辭賦 109
一、古代歌謠 110
二、楚辭 113
三、賦 122
第五章 詩 129
一、作為歌詞的「詩」 130
二、字音與聲律 139
三、「唐音」與「宋調」 147
四、詩人的歷史境遇和自我體認—以杜甫為例 158
第六章 詞曲 170
一、唐曲子和宋詞 170
二、詞的士大夫化 177
三、豪放與婉約 186
四、蘇軾詞之「豪放」表現 191
五、散曲 195
第七章 駢文與古文 204
一、駢文的形成和流變 206
二、「古文運動」 216
三、從「經義」到「八股」 221
第八章 說唱 236
一、敦煌莫高窟與敦煌遺書 239
二、敦煌遺書中的說唱文學作品 241
三、變相與變文 248
四、辯論與鬥法 257
五、說唱體制的發展 261
第九章 小說 266
一、文言小說 268
二、白話小說 275
三、「四大奇書」的世界 279
第十章 戲劇 297
一、傳統戲劇的演變歷史 298
二、俗文學的「互文性」 304
三、人生如戲 308
後 記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