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誌 第十二期
出版社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4年07月01日 |
ISBN | 9789620455070 |
簡介
你眼中的香港是怎麼樣?各人心懷一個不一樣的香港:有人愛之如「夢之島、詩之島」;也有人鄙其「可厭」,視之為一個可哀的「野孩子」。
我們對於香港的體認,都是慢慢層累和疊加而來的。從起初遠遠瞥見她華麗的外衣,到及後近距離的審視和觸摸,逐層深入的城市肌理之中。
迎來三週年之際,《讀書雜誌》以「尋找香港多面向」為題,從不同的文化角度帶大家認識香港鮮為人知的一面,重新審視和探索自己眼中的香港,
文化焦點
我們把香港視作一個複雜而多維的客體,從香港非遺、香港古琴百年、香港舊日收藏、香港城市文化之路、香港郊野等平素不常與「香港」這一地名聯繫在一起的視角,去探尋香港文化屬性的多種面向,試圖於「亞洲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等標簽之外,照見一個豐富多元且極具魅力的「香港鏡像」。
書人書事
王德威教授撰文,深情致敬齊邦媛先生;曾長期任金庸先生秘書的李以建在整理金庸藏書和文稿過程中,看到了金庸在翻譯領域的卓越才華和成就,撰文講述武俠小説以外的金庸;旅美作家葉周憶述父親葉以群和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學思隨筆
許倬雲先生撰長文,以歷史的、世界的眼光看中國,講述從《萬古江河》到《經緯華夏》的心路歷程,展現一位歷史學家的家國情懷與世界格局。
專欄
繼續有藏書家蔡思行「古書今讀」、資深出版人孫海玉「東瀛書話」以及香港作家馮偉才「香港文學小史」。
共讀雙城
第一部分有著名作家楊黎光先生分享其最新力作《奔騰的深圳河》的創作心路。
第二部分有資深編輯梁偉基博士記述《新安舊境:南頭古城簡史》對於深港兩地的文化意義。
出版內外
《讀書》主編常紹民從出版家范用先生致歷史學家李新先生的一封信講起,鈎沉兩位文化人之間的交往和他們在各自領域的貢獻。
走讀地方
作家閔捷走進吳冠中故里,探尋吳冠中一生縈懷的江南情思。
閲讀前線
適逢2024香港書展,以出版社為線索,推介30本優秀港版新書。
目錄
文化焦點 *尋找香港多面向*
任重道遠:香港非遺傳承的特色與現狀 鄭培凱 004
香港古琴一百年 梁基永 012
雜說香港舊日收藏 許禮平 019
香港城市文化之路:大會堂之後,西九之前 茹國烈 026
香港群山之美 葉曉文 031
書人書事
巨流湧去:向齊邦媛先生致敬 王德威 040
談金庸先生的譯作 李以建 044
父親葉以群和他的時代 葉周 050
學思隨筆
從「中國之中國」、「世界之中國」到「世界之世界」 許倬雲 058
專欄
舊書今讀|金梁百週年 陳凡不平凡 蔡思行 071
香港文學小史|早期香港文學的作家與作品 馮偉才 077
東瀛書話|應許之地 孫海玉 084
共讀雙城 《讀書雜誌》× 深圳《書都》
從三萬年前走來:《奔騰的深圳河》創作心得 楊黎光 090
「三城記」:《新安舊境:南頭古城簡史》出版緣起 梁偉基 096
出版內外
「只想有好書可讀」:由范用致李新的一封信說起 常紹民 100
走讀地方
走進吳冠中的宜興:無錫遊學隨筆一則 閔捷 106
書評
「知白守黑」與範式創新 歐陽帆 113
一把打開敦煌學之門的鑰匙:讀榮新江《滿世界尋找敦煌》 黃杰華 117勾沉香港的跨國文化網絡:讀《文學世界回眸》有感 黃宇翔 121
樸素的低音 付煒 126
閱讀前線
2024香港書展新書巡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