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誌 第十四期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1月20日
ISBN 9789620455865
分類

簡介

「文化焦點」:探討中樂的現代傳承與世界傳播。立足香港,目光觸及大灣區,在此宏大主題下,以四種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古琴、編鐘、洞簫、揚琴——為著力點,由四位身份各異的作者,由點及面,為讀者描繪一幅簡約的現代中樂剪影,並試圖透過不同的視角,呈現中樂在當今香港的生存狀態,探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書人書事」:彥火(潘耀明)將數年前對聶華苓的訪問整理成文,以此紀念這位20世紀華語文學的重要推手;出版史研究者金炳亮鉤沉王雲五在港居留五年的塵封史事,寫就一段鮮爲人知的「王雲五香港往事」。

「學思隨筆」:以儒家經典、漢唐經學等為研究旨趣的中文大學潘銘基教授,為我們重讀經典,闡述《孟子》成爲經典之路,並思索兩千多年前的聖人之言如何為今人所用;遠在德國求學的黃宇翔在關注東亞政治和文化冷戰之餘,一直保持著對兩漢和三國史的濃厚興趣,執意為這段紛繁複雜的歷史,再添磚加瓦,計劃以《漢崩:三國的黎明》爲大主題撰寫系列文章,本期先從馬超説起,刊出第一篇。

「專欄」:持續刊出藏書家蔡思行「古書今讀」、資深出版人孫海玉「東瀛書話」以及香港作家馮偉才「香港文學小史」。

「共讀雙城」:本期將2024年「深圳讀書月」期間深港兩地出版集團掌門人的一場對談整理成文,由此探索閲讀如何塑造城市氣質;曾在深港兩地工作生活多年的文史學者木木(陳林),從深圳地鐵站的命名方式這個獨特角度,帶領讀者領略深圳的南、山、田、園、灣。

「出版內外」:2024年是《讀書》創刊四十五週年,《讀書》資深編輯衛純撰文回顧,梳理在當代知識界的變遷歷程中,《讀書》的編輯策略如何應時調整。

「走讀地方」:知名專欄作家、書評人維舟通過深度探訪,追尋我國東北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時間迷境」中思考「共和國長子」的出路。

「書評」:評薦五本(套)好書,涉及人文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 「閲讀前線」:依慣例精選24本新近好書,供讀者參考。

目錄

文化焦點 *穿越時空的古今樂事*
古琴:高山流水 知音無界 黃峪 004
南越編鐘:從兩千年前走來 葉佳穎 010
香江簫韻長:在古今與中西之間 王偉明 016
我的揚琴西遊記:中樂的跨文化再詮釋 葉劍豪 022

書人書事
聶華苓的傳奇 彥火 030
王雲五香港往事 金炳亮 038

學思隨筆
重讀經典:〈魚我所欲也〉的「切己」之學 潘銘基 049
漢崩:三國的黎明—從錦馬超說起 黃宇翔 054

專欄
舊書今讀|司馬長風的新文學「三寶」 蔡思行 059
香港文學小史|晚清香港報刊與香港文學(中) 馮偉才 064
東瀛書話|逃離與歸宿:日本作家的北海道物語 孫海玉 070

華文風采
原甸新論:反思新加坡華人「多重認同」困境 朱崇科 076

共讀雙城
出版與閱讀:塑造城市氣質,滋養文化綠洲 082
深圳素描:南・山・田・園・灣 木木 090
出版內外
當代知識界的變遷與編輯策略調整:《讀書》四十五年回顧 衛純 098

走讀地方
東北的時間迷境 維舟 104

書評
《大學之理念》港中大版序 金耀基 109
如許課題 捨我其誰:《香港粵劇簡史》讀後 張群顯 115
當插畫怪傑遇上天方夜譚:凱・尼爾森筆下的《一千零一夜》 黃杰華 119
在時間曠野裏書寫愛與尊嚴:評孔枝泳《遠海》 萬婧 124
《宗璞文集》自序 馮宗璞 128

閱讀前線
24本書,24個閱讀理由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