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暗淡到絢爛:看得見的港島故事
簡介
舊日黑白情懷,由繪色至原色,重現港島光彩
本書收入逾百張有關香港島的歷史照片、明信片,由黑白影像以至彩色圖景,詮釋這些異常珍貴的小幅背後,城市建築以至自然山海的發展變化,並以攝影的專業角度勾勒出照片的拍攝定位、機械與技術考量,豐富了歷史照片所承載的幽微故事,從而帶領讀者漫遊一趟跨時空旅程,見證蕞爾小島的滄海桑田。
目錄
序一(鄭寶鴻) viii
序二(鄺智文) x
自序一(張順光) xii
自序二(陳照明) xiv
自序三(譚家齊) xv
引言:攝影師之眼下的港島 xviii
一、歷史攝影與攝影歷史 001
二、「一照難求」的古典攝影時代 005
三、香港島的分區問題 013
四、港島各處街區歷史照片的分析 019
中西區
灣仔
東區
南區
後記 190
作者簡介
張順光
香港收藏家協會前會長,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中國郵學會及香港郵學會會員,收藏各式相片、明信片、郵票及歷史文獻。著有《香港電車》、《坐困愁城:日佔香港的大眾生活》(合著)、《港島北岸百年變遷》(合著)等。
陳照明
香港錢幣研究會永遠會員,資深錢鈔及明信片愛好者、收藏家,收集儲存藏品逾三十年,拍賣場常客,專注收納珍罕藏品。著有《近代中國洋商客鈔圖錄》(合著)。
譚家齊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歷史)、哲學碩士,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學院哲學博士。現職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專攻近世中國法制、社會經濟及海洋史。2014年獲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發「傑出青年學者」獎項。為推廣歷史知識,長年參與香港電台「歷史係咁話」、「香港歷史系列」、「一分鐘閱讀」、「古今風雲人物」和「中國遠朋與近鄰」等電視與電台資訊節目之製作及主持工作。歷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歷史專責委員、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委員、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歷史委員會委員。
名人推薦
F11 FOTO Museum創辦人蘇彰德教授誠意推薦!
閱覽及細味此等圖像,能夠勾起在下的兒時以至青年中年的情景,百感交雜之餘,亦為一賞心樂事,相信熱衷於早期明信片及照片的同好,亦會欣賞這本大作。
──鄭寶鴻(香港著名收藏家、作家)
以往有關香港歷史的討論大多把空間視為背景;作者們則利用圖像為切入點,為我們述說這個背景的有趣多樣之處。內容引人入勝之餘,更能使我們明白香港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特點,突出了香港在近代世界歷史上的地位。
──鄺智文(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