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五十年(普通本)
簡介
作為文壇中人,曹聚仁與魯迅等知名文學家過從甚繁,亦是現代文學各重要運動的見證人,故本書既是作者的回憶錄,也可視作一部架構及寫作角度迥異一般學院派的現代文學史,為讀者瞭解一代文學思潮,認識散文、小說、新詩、舊詩、戲劇等不同範疇的重要作家作品,提供了特別的維度。
著者簡介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號聽濤,筆名有陳思、丁舟、天龍、沁園、土老兒、雲亭山人等。曾任教多間中學、大學,抗戰期間擔任戰地記者,戰後移居香港,曾任《星島日報》編輯,並創辦多份報刊,筆耕不斷。
著作甚豐,大多於香港成書,有《酒店》、《秦淮感舊錄》、《小說新語》、《萬里行記》、《文壇五十年》、《魯迅年譜》、《國學十二講》等。
目錄
正集
前詞 006
一 年輕時代的上海 009
二 一個劉姥姥的話 016
三 桐城派義法 023
四 啟蒙 031
五 報章文學 038
六 江西詩派 045
七 新體詩 052
八 人境廬詩 060
九 譯詩與詩境 068
一〇 新小說 076
一一 新戲曲 083
一二 梁啟超 090
一三 晚清 097
一四 民初 106
一五 「五四」的前夜 118
一六 《新青年》 126
一七 五四運動 134
一八 新文化運動 144
一九 新文學運動 149
二〇 真假王敬軒 157
二一 《嘗試集》 165
二二 新詩 173
二三 小說的興起 181
二四 小品散文 189
二五 《覺悟》與《學燈》 196
二六 北晨與《京報》 199
二七 《語絲》與《現代評論》 202
二八 文學研究會 205
二九 創造社 208
三〇 胡適與魯迅 211
三一 王國維與郭沫若 219
三二 章太炎與周作人 222
三三 杜威與泰戈兒 227
續集
前記:我在上海的日子 232
一 革命的浪花 239
二 《學衡》與後《甲寅》 246
三 魯迅在上海 254
四 話劇之成長 261
五 新詩的進步 268
六 寫實主義的小說(上) 276
七 寫實主義的小說(下) 288
八 言志派的興起 297
九 《人間世》與《太白》、《芒種》 309
一〇 「大眾語」運動 317
一一 報告文學 325
一二 戲劇的新階段 333
一三 戰爭來了 348
一四 戰場上的文學 358
一五 抗戰與詩歌 365
一六 幾個詩人與作品 373
一七 離亂中的小說 382
一八 抗戰戲劇與新歌劇(上) 393
一九 抗戰戲劇與新歌劇(下) 402
二〇 小品散文的新氣息 414
一二 文藝批評之新光 421
二二 史料述評 434
曹聚仁生平年表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