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食記(平裝)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27日
ISBN 9789620453441
分類

簡介

繼《朱雀》、《北鳶》之後,葛亮第三部長篇小說,勾勒出中國傳統美食背後的歷史傳奇。故事以香港點心而起,回望榮貽生與陳五舉兩代廚師的非凡際遇,師徒代際間的故事如炊煙繚繞,穿梭廣州、香港雙城,縷述自民國以來,飲食為時代掀起的風雲變幻。

目錄

引首  一盅兩件  001

上闋
壹・五舉山伯   010
貳・般若素筵   045
叁・太史春秋   075
肆・風起河南   123
伍・安鋪有鎮   146
陸・此間少年   181
柒・故人相候   210
捌・月滿西樓   236
玖・烽火曉煙   272

下闋
壹拾・香江釣雪   300
拾壹・欲見蓮時   319
拾貳・戴氏本幫   340
拾叁・十八歸行   382
拾肆・月落觀塘   419
拾伍・秋風有信   463
拾陸・尾聲無邊   477

後記  食啲乜?  478

獎項

第十屆「紅樓夢獎」首獎

作者簡介

葛亮

作家,學者。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

著有小說《燕食記》、《北鳶》、《朱雀》、《瓦貓》、《七聲》、《戲年》、《問米》、《浣熊》、《謎鴉》,文化隨筆《小山河》、《梨與棗》、《繪色》,文學評論《此心安處亦吾鄉》、《繁華落盡見真淳》等。作品被譯為英、法、意、俄、日、韓等國文字。

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好書」獎、「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大獎、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等獎項。長篇小說代表作兩度獲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小說」。獲頒「2017海峽兩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週刊》「年度中國人物」。

後記

食啲乜?

老話常說,「食在廣東」。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裏,有頗為周詳的表達:「天下所有食貨,粵地幾盡有之,粵地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也。」

既已誇下了海口,便需落到實處。廣東人口不離「食」,粵白便以之為核心要義。話裏話外,都是言外之音。粵俚「搵食」說的是「謀生計」;「食失米」指不思進取;「食得鹹魚抵得渴」則形容預計後果之權宜。可看出,廣東的民間語言系統是很務實的,將「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身體力行,並見乎日常肌理。

要說到粵食的精粹,其中之一大約便是點心。粵語發音的「Dim-sum」也是最早一批進入《牛津英語詞典》的中式詞彙。這當然得自唐人街的興盛,閩粵人士在各國開枝散葉,也便將之發揚光大。二○一八年夏,香港金管局聯合中銀、滙豐和渣打三間銀行推出新鈔系列。二十元紙幣主題便是香港的「點心」與飲茶文化。

所以「飲茶」和「點心」,可謂是嶺南飲食文化最為接近民生的部分。前者是表,關乎情感與日常的儀式;後者是裏,確實是紛呈的「好吃」所在。記得首次在茶樓,是族中長輩為來港讀書的我接風。我是真被這熱鬧的氣象所吸引,像是瞬間置身於某個時光的漩渦。他們談起五哥,即我的祖父,說起年輕時來粵飲茶的經驗,竟與數十年後的我心情戚戚。時光荏苒,那間茶樓人事迭轉,但總有一股子精氣神兒。這兩年,「新冠」讓不少香港的老字號敗下陣來。勉力維持中,終於關了張。在新聞裏頭,我也知這一間曾歇業過。今年疫情稍好轉,重開了午市,我偕一個友人去。人自然是不多的,但並不見寥落。或許因為老夥計們都在,店堂依然舊而整潔。因不見了熱鬧,反而多了一種持重與自尊。「今日,食啲乜?」沙啞的蒼聲,利落,來自年邁的夥計。那刻聽來,是很感動的。

想寫一部關於「吃」的小說,是很久的事情了。在《北鳶》裏頭,文笙的母親昭如,在一個飢饉的寒夜,對葉師娘說,「中國人的那點子道理,都在這吃裏頭了」。她想說的,是中國人在飲食上善待「意外」的態度。便從安徽毛豆腐、益陽松花蛋,一直說到肴肉。如此,這是中國文化傳統裏「常與變」的辯證與博弈。我念念不忘這個主題,便在這部新的長篇小說裏,將這「常與變」植根於嶺南,放在了一對師徒身上。「大按」師傅在行內,因其地位,自有一套謹嚴的法度。守得住,薪火相傳,是本份。要脫穎而出,得求變。在粵廣的脈脈時光中,「變則通,通則久」。到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經濟起飛,是巨變。巨變如浪潮,將一行一人生的「常與變」挾裹。這挾裹不是摧枯拉朽,而提供了許多的機遇,順應時勢,可百川匯海。所以一時間便是龍虎之勢,新的舊的、南的北的、本土的外來的,一邊角力,一邊碰撞,一邊融合。而飲食,在這時代的磨礪中,成為了一枚切片。質地仍是淳厚的,畢竟帶著日積月累的苦辣酸甜,砥實。但是邊緣確實鋒利,甚而還帶著新鮮的血跡,那是瞬間割裂的痕跡,必然銳痛。在切片裏,藏著時間與空間的契約,藏著一些人,與一些事。他們有的棲息在這切片裏,凝神溯流;有的一面笙歌,一面舔舐歷史鋒刃斫戮的傷口;還有一些人,蠢蠢欲動,這切片中時空的經緯,便不再可困住他們。

然而歲月夕朝,在某一個片刻,時光凝結。這些人坐在了一桌,桌上是「一盅兩件」。端起茶盅,放下筷子。對面而視,味蕾深處忽而漾起了一模一樣的氣息。他們鬆弛,繼而釋然。

是為《燕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