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漢語言與教育

  • 梁源 張洪明 邵宜
  • 鄭國民 李子建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ISBN 9789620455605
分類

簡介

本書彙集30多位學者的學術成果,從不同角度對大灣區漢語言和漢語言教育的多樣性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本書分為兩部分:上篇為大灣區漢語言研究,主要圍繞大灣區的漢語言文字問題展開專門討論,研究範圍涵蓋漢字、句法、詞彙、語言景觀等方面;下篇為大灣區漢語言教育研究,針對漢語言教與學的理論和方法、教學實踐、師資培訓、課程設置等進行探討,呈現大灣區內漢語言教育的多樣概貌。

本書通過結合漢語言研究和漢語言教育兩個範疇,以期帶來研究的協同效應,為漢語言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前線老師、課程設計者,以及語言規劃和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

目錄

目錄

001 序

上篇: 大灣區漢語言研究

006 香港中文字形問題整理
劉擇明 陳輝恒
022 「熱乎乎」還是「熱呼呼」:關於香港繁體漢字規範化探討
李星辰
033 粵語三類框式結構成分的位置與語體關係研究
陳健榮 黃尚平 馬子韜
052 從法格行為模型分析粵語致謝詞「多謝」和「唔該」的差異
陳詠儀 朱常褘 陳健榮
068 香港中英雙語告示之語義對比
廖穎詩
084 香港粵語社區詞與外來詞的交叉現象探討
鄧詩敏
099 澳門社區詞造詞理據探析
鄭冬瑜

下篇: 大灣區漢語言教育研究

114 中文字詞認讀與閱讀理解的關係:港深小學生差異之對比
蔡明佳 廖先
133 香港非華語學生中文口語敘述能力差異研究
林文芳 陳健榮 黃尚平
153 體裁、主題與品德教育:香港小學主流中文教科書閱讀篇章比較研究
梁慧敏 許慧琴
170 現代漢語書面語和粵語口語的詞彙差異:香港小學中文教材詞彙分析
張凌
185 嶺南大學「大學中文」課程的數字化建設、發展與展望
李東輝 李斐
199 關於通識課程《大一國文》在教與學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兼論「博雅式古代漢語教學法」的可行性
張喜儀
223 通過電子課堂製作發展專業學習共同體
—一個語文教育研究學科的實踐案例
梁佩雲 何志恒
244 基於偏誤實驗的粵語母語者兒化韻教學策略研究
黃子恩 羅靈子 陳夢蘭 王子博
266 人工智能在提升大灣區中文二語教育口語能力中的應用探討
陶欣蕊 鄭宇皓

編者簡介

梁源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副教授、中國語言與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國際漢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粵港澳大灣區漢語言教育聯盟」主任兼共同創立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語言學、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已發表期刊論文和專書章節60餘篇,目前主持香港教育大學策略發展研究項目「大灣區的多語言/多語體:從理論到實踐」。

張洪明
澳門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國際學院院長、大學教育發展中心總監。曾任教於國內外多所高校,曾任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現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韻律音系學、音系與語法的界面關係、歷史語言學、比較詩律學、國際中文教育等。已出版中英文專著、譯著、編著12本,發表論文60餘篇。

邵宜
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東語言文化海外傳承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院長、《華文教學與研究》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方言學、對比語言學、國際中文教育。已發表期刊論文40餘篇,在研的社科重大項目和國家語委重大項目各1項,主持編寫和修訂多套海外華文教材。

鄭國民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小學語文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義務教育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修訂組組長,教育部中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獲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主持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等課題10多項。

李子建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兼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院長、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院長及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與教學、地理與環境教育、生命與價值觀教育,以及教師發展與學校改進。學術文獻廣獲徵引,入選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佈的全球排名首2%科學家名單,獲頒「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名銜,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