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 朝花夕拾

  • 魯迅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1月20日
ISBN 9789620455780
分類

簡介

《野草》為魯迅的散文詩集,收錄自1924年至1926年間創作的23篇散文詩,象徵著身處軍閥統治下積極而寂寞的複雜感情,以獨語的散文形式將想像昇華;而散文集《朝花夕拾》匯集魯迅回憶碎片,10篇文章寫於1926年間,完整記錄少年時期的心路歷程,文筆深刻雋永。

是次由丘庭傑博士為本書撰寫導讀,深入淺出地講述《野草》與《朝花夕拾》的內容要點,亦點撥出魯迅之寫作重心,讀者定必有所啟發。

目錄

野草

題辭 002
秋夜 004
影的告別 007
求乞者 009
我的失戀 011
復仇 013
復仇(其二) 015
希望 017
雪 020
風箏 022
好的故事 026
過客 029
死火 037
狗的駁詰 040
失掉的好地獄 041
墓碣文 044
頹敗線的顫動 046
立論 050
死後 052
這樣的戰士 058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060
臘葉 063
淡淡的血痕中 065
一覺 067

朝花夕拾

小引 072
狗・貓・鼠 074
阿長與《山海經》 086
《二十四孝圖》 094
五猖會 103
無常 10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19
父親的病 126
瑣記 134
藤野先生 144
范愛農 153
後記 164

作者簡介

魯迅

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首篇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基石,著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研究著作《中國小說史略》等,其著作分別合編為《魯迅三十年集》、《魯迅全集》。

導讀者簡介

丘庭傑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講師。曾赴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訪學,出版專著《情感與理性之間——五四啟蒙個案的跨文化省思》(2023),發表論文十餘篇。研究興趣包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及文化、魯迅研究、香港文學等。

導讀(選段)


《野草》是一部散文詩集,收入魯迅在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的23篇作品,書前有作〈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入「烏合叢書」之一。「散文詩集」這個詞很特別,需要先釐清它的意涵。有人認為是「散文」與「詩」結合在一篇作品裡,也有人認為是集內混合了散文和詩,事實上兩種看法都說得對。「散文詩」的概念由劉半農首次提出,魯迅亦多次提及。《野草》出版廣告:「《野草》可以說是魯迅的一部散文詩集,用優美的文字寫出深奧的哲理,在魯迅的許多作品中,是一部風格最特異的作品。」據學者陳子善的考證,這則廣告很可能出自魯迅之手。在其他書信裡,魯迅也用「散文小詩」、「散文詩」來形容《野草》的這些作品。《野草》所收的作品,既有一些相對純粹的散文,例如〈風箏〉,也有一些相對純粹的詩,像〈我的失戀〉是一首「擬古的新打油詩」(魯迅語),模仿張衡《四愁詩》的格式來諷刺當時流行於詩壇的濫情新詩。更多的是同時結合「散文」與「詩」之特質的作品,以及許多難於歸類的作品。例如〈墓碣文〉裡的「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一句充滿張力,引發聯想,極富詩意,但「我夢見自己正和墓碣對立,讀著上面的刻辭。那墓碣似是沙石所製,剝落很多,又有苔蘚叢生,僅存有限的文句──」一句又偏向記敘,貼近散文。〈秋夜〉句式排列近散文,但各種象徵的使用又密集如詩。倘若細分,集內作品的文體更為豐富多樣。〈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可以視為寓言故事,〈過客〉是詩劇,也是案頭劇。總之,閱讀《野草》,你將會發現多種文體混合夾雜,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實驗性。這些作品在新文學運動發生不到十年間出現,可以看到作家在藝術形式上尋求突破、勇於立異求新的姿態。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十篇回憶散文。原刊於《莽原》雜誌時名為「舊事重提」,後改「朝花夕拾」入集,題名充分展現貫穿此集的一種時間意識。魯迅寫這系列的文章,就是希望透過回想過去來暫時排解紛擾現世裡的煩愁。這十篇的題材包括懷念故人,例如〈父親的病〉、〈藤野先生〉、〈范愛農〉等,亦有一些圍繞舊物、舊地而開展,例如〈阿長與《山海經》〉、〈瑣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相比《野草》的瑰異想像,《朝花夕拾》充滿了真實細節,讓讀者看到魯迅的童年生活片段。例如是魯迅小時候對民間習俗「迎神賽會」的鍾愛,就可能逆轉一般對以為新文化/舊文化是截然二分的印象。雖然魯迅在〈《二十四孝圖》〉裡極力批判舊思想,認為那些陳義過高的故事反而於人有害,又在〈父親的病〉裡表達了舊式醫學以丹藥、符咒之說治人的厭惡,但在〈五猖會〉和〈無常〉這些篇章又表達了小時候對賽會、目連戲等舊習俗的熱愛。學者夏濟安認為,這些中國傳統文學與文化構成了魯迅特殊的幽暗一面,對理解魯迅這位思想複雜矛盾的作家有其重要。隨著十篇的回憶散文,可以慢慢拼湊一幅魯迅的成長圖景。


《野草》和《朝花夕拾》都是魯迅對於「生」的不同思考。這些作品都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了魯迅對生命、死亡、希望、文明、親情等永恆話題的思考。作品如「野草」般成為他在世上存在過的印記,也如「朝花」般讓百年後的我們重拾。詩的多義性,文體的多樣性,皆讓兩部集成為了大花園,讀者實在無須急於尋求一種「正確」的路徑。在這三十幾篇作品裡,風格與題材俱異。每個人的閱讀口味也有不同,口味不對的,暫時跳過也無妨,就順著心意喜好而讀,相信總會遇上引起共鳴的作品,擦亮生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