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掌故叢談

  • 魯金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年01月20日
ISBN 9789620453335
分類

簡介

本書收錄香港著名掌故家魯金有關本地社會發展的掌故文章,從人口、教育、經濟、治安等角度回溯本地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助以理解香港發展至今的社會軌跡,作為觀察社會面貌之借鏡。

目錄

香港的人口結構 001
香港早期的教育面貌 018
關於處理香港歷史資料的態度問題 035
香港和內地的邊界交通史 045
香港和內地邊界兩次勘界史話 064
邊境宵禁及非法移民政策的回顧 084
香港的治安史實 093
香港的貪污與反貪污史 107
香港稅收史話 121
百年來香港幣制沿革 135
香港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 149
香港銀行擠提潮的回顧 170
戴麟趾時代的回顧 187
區議會史話 196
香港婚姻制度的變革 219
香港早期的中醫地位 231
調景嶺的變遷 244

作者簡介

魯金

原名梁濤(1924–1995),香港著名報人、作家。七十年代起,以筆名魯金、魯言及夏歷,為報章、雜誌撰稿,同時出版了一系列環繞香港題材的著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習俗、街道考源等。由於文字通俗,內容豐富,故廣受讀者歡迎。除寫作外,亦經常進行地區考察,及出席不同學府及團體的講座,對推動香港歷史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

總序(選段)

香港史研究興起之前,很多本地早期事蹟主要靠掌故保存下來。所謂「掌故」,是指關於歷史人物、社會風俗以及典章制度等的故實或傳聞。記載掌故的文章,或在報刊上發表,或見於文集、傳記、回憶錄中,是研究歷史不可或缺的參考材料之一。至於掌故是否全部確鑿可信,則有賴歷史學家進一步的考索和印證。

本地報紙的副刊,向以內容豐盛見稱,不乏佳作,造就了多位作家、小說家甚至專家學者。以掌故名家的亦復不少,當中的表表者是魯金,譽為香港掌故大家,是實至名歸的。著述繁富,時至今日仍有可供閲讀和參考的價值。

 

著名報人和作家

魯金(1924-1995),原名梁濤,祖籍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生於澳門。以筆名魯金為人所熟知,其他筆名包括魯言、夏歷、魯佳方、老街方、三繞、夏秋冬等。從事新聞事業逾半個世紀,早年曾經在省、港、澳及戰時的韶關各大報章擔任編輯和撰述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定居香港。

魯金長期留意香港史事,對人物掌故和時代變遷瞭如指掌,寫成多篇文章,部分輯成專書。他為廣角鏡出版社編著《香港掌故》,總共出版了十三集;又為三聯書店主編「古今香港系列」叢書,當中有幾種是他自己的作品。1992年,為市政局編寫《香港街道命名考源》和《九龍街道命名考源》。

 

編著《香港掌故》

1977至1991年,廣角鏡出版社出版了《香港掌故》十三集,前三集都是魯金的文章,總共四十三篇。當中有不少文章講述香港的百年發展,如第一集的〈百年來香港幣制沿革〉、〈百年來港澳交通史〉,第二集的〈百年來香港中文報紙版面的變遷〉,第三集的〈百年來香港新年習俗沿革〉和〈百多年來省港關係發展史話〉。

魯金講掌故,比較重視歷史脈絡和時代變遷,例如第一集就有〈香港食水供應史〉、〈香港税收史話〉、〈香港海盜史略〉、〈香港嚴重的風災史〉等,第二集有〈香港的貪污與反貪污史〉和〈馬年談香港賽馬史〉,第三集有〈香港和中國邊界交通史〉和〈百多年來省港關係發展史話〉。也有關於重要歷史事件的,包括〈五十年前的香港大罷工〉、〈香港淪陷與香港重光〉之類。

第四集起,每集只有一至四五篇署名「魯言」的文章,重要的有〈耆英在香港〉(第四集)、〈香港華人社團的發展史三易其名的香港中華總商會〉(第五集)、〈香港清末民初武術發展史話〉(第十一集)等。十三集合共有署名「魯言」的文章六十多篇,內容包羅萬有,謂為百科全書式的香港掌故家,亦曰得宜。第二集中〈關於處理香港歷史資料的態度問題〉,頗可注意;第六集中有吳志森的〈魯言先生談《香港掌故》〉,有助加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