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視角下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兼談香港問題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個角度向讀者展示身份認同是如何與一系列“以語言為中心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的。
究竟是思維決定語言,還是語言決定思維?不同的世界觀是由不同母語的語言結構引起的嗎?男人和女人的語言使用是否存在天生的差別?一個失去自己語言的民族,是否必然失去其“民族性”?語言究竟是不是區分“我群”和“他群”的關鍵性因素?
本書將帶領讀者一一探討這些議題,並以“一國兩制”進程中香港的語言生活與身份認同作為案例分析,從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
目錄
序言 /i
緒論 /001
第一部分 跨學科視野下的身份認同 /007
一、 身份認同的跨學科特徵 /008
二、個人身份認同——基於哲學和心理學的視角 /010
三、群體身份認同——基於人類學與社會心理學的視角 /018
Tajfel和Turner的社會認同理論 /018
巴特的族群邊界論 /027
四、現代性與身份認同——基於社會學與政治學的視角 /030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030
新社會運動與集體身份認同 /034
語言與溝通理性 /037
第二部分 語言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043
一、語言與民族身份認同 /044
概念辨析:民族與族群 /044
本質主義視角 /047
建構主義視角 /050
族群象徵主義 /060
二、語言與性別認同 /065
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 /065
社會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支配論”與“差異論” /066
後現代主義視角下的“性別表演” /068
三、語言與階級 /073
何為階級 /074
語言與階級:結構主義視角 /076
語言與階級:建構主義視角 /081
四、語言與後現代主義視角下的文化認同 /088
文化雜糅 /089
殖民地與克里奧爾語 /092
語言、超級多樣性與族裔散居群體 /095
語言、全球本土化與“跨語言”教學 /100
第三部分 “一國兩制”進程中香港社會的語言與身份認同問題 /105
一、歷史上的“省港澳” /106
二、 港人身份認同的變化:1949—2019 /109
三、 香港的“兩文三語” /117
回歸前的語言生活 /117
回歸以來的語言政策 /125
香港社會的語言生活現狀 /131
四、語言建構港人集體身份認同:類型與路徑 /135
語言:區分“內群”與“外群”的符號 /135
語言建構身份認同:多元性、複雜性、流動性 /139
五、粵港澳大灣區視域下香港語言規劃再思考 /147
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和語言觀, 正本清源 /147
善用語言對身份認同的“再類別化”作用 /149
加強與完善香港的普通話與簡體字教育 /152
結語 /154
參考文獻 /158
後記 /178
作者簡介
郭宇菲,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博士,研究領域包括語言政策與身份認同、話語分析、粵文化與港澳社會。近年來圍繞粵港澳地區語言政策的主題出版專著1部(法文),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若干,撰寫智庫研究報告數篇。主持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