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孝通遺集

  • 【清】江逢辰
  • 江曉輝、吳志廉 點校者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中國圖書刊行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27日
ISBN 9789620453618
分類

簡介

本書是《江孝通遺集》的點校本,底本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館藏的《江孝通遺集》影本,原書共存晚清江逢辰詩作一千零七十四首,詞作二百零八闋;本次出版,除增錄於《廣雅書院文稿》、《廣東文徵》、《赤溪縣志》、《惠州西湖志》等文獻中搜集得的佚文二十五篇、佚詩四十三首、佚詞一闋外,亦輯錄了與江逢辰相關的詩詞,是目前「江集」最齊備的版本。本書整理者並為江氏其人其作撰一前言,俾讀者窺探其嶺南書寫、東坡情懷與詩學意義。


點校者簡介

江曉輝
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輯有《清末〈清議報〉、〈新民叢報〉詩詞輯校》。

吳志廉
臺灣中山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博士,現為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是明清文學,在不同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數篇。

目錄

前 言 〇〇一

江孝通遺集卷一 珠海集 癸酉至丙子
南 海 〇二二
遊大通寺 〇二三
遊長壽寺 〇二三
登粵秀山 〇二三
越王臺 〇二三
題山寺僧房 〇二三
穗石洞 〇二四
浴日亭和坡公韻 〇二四
江 樓 〇二四
春 柳 〇二四
海幢寺 〇二五
廣州竹枝詞 〇二五
獅子洋拜月 〇二五
惠州西湖櫂歌 〇二六
詠 物 四首 〇二六
自君之出矣 〇二七
夢遊羅浮吟 〇二八
老將行 〇二八
廣 州 〇二九
江瑤柱 〇二九
檳榔用軸轤韻 〇二九
大雨效韓孟聯句體 〇二九
南海神廟鼓銅歌 〇三〇

江孝通遺集卷二 花源集 丁丑
寓 言 〇三一
細 雨 〇三二
嘲燕子 〇三二
燕子答 〇三二
過潘氏園 〇三三
望羅浮 〇三三
寄題羅浮十六詠 〇三三
獨酌梅樹下 〇三七
大 水 〇三七
猩猩啼 〇三七
姚貞女詩 〇三八
白鶴峰蘇祠古棉花歌 〇三九
素馨斜 〇三九
春嬉曲 〇四〇
古榕寺 〇四〇
山 行 〇四一
縱 筆 〇四一
壯 士 〇四一
秋日漫興 〇四二
夜 坐 〇四二
旅 月 〇四二
月夜憶遠 〇四二

江孝通遺集卷三 花源集 戊寅
寶劍篇 〇四三
哀江頭 〇四三
廣州紀災行 〇四四
雨 後 〇四四
思 往 〇四五
輓趙翁仁甫 〇四五
哭駱樹人 〇四五
西堂先生手書書譜見貽即集譜字為長句走謝 〇四五
嚴先生釣臺歌 〇四六
捉搦歌 〇四六
車遙遙 〇四七
天上謠 〇四七
榆林哀 〇四七
和陳元孝懷古 十首 〇四八
秋 柳 〇五〇

江孝通遺集卷四 大白集 己卯
南國有佳人 〇五一
趙念白水飛虹圖歌 〇五一
散花曲 〇五二
贈李大令丹麟 〇五三
蓮浦謠 〇五三
江南曲 〇五三
觀八大山人畫障醉中作歌 〇五三
大白村居詩 〇五四
哭仙航四兄 〇五四
新翻楊柳枝詞 〇五五
織錦詞 〇五五
記夢詩 〇五五
題屈華夫詩集 〇五六
寄鄧秀才遊西樵 〇五七
白雲道中 〇五八
姑嫂墳 〇五八
雲 巖 〇五八
白雲寺 〇五九
九龍泉 〇五九
伍園石峰 〇五九
過聽松園 〇六〇
登虎門最高峰望海 〇六〇
極 目 〇六〇
畫梅歌贈張槎肖仙 〇六〇
恨遊仙詞 〇六一

江孝通遺集卷五
蘇山集 庚辰
春日湖樓 〇六三
夜宿慈雲寺 〇六三
雜 詩 〇六三
胡介根小草孝經歌 〇六四
欄 干 〇六五
雨中偶書 〇六五
雨中值仙航四兄忌日 〇六五
過山廬有感三十二韻 〇六五
治 圃 〇六六
山廬坐雨 〇六六
聽李星閣彈風珂琴 〇六七
題六駿圖 〇六七
哭李柱卿 〇六七
夜宿永福寺 〇六八
舟 夜 〇六八
古 意 〇六八
看 梅 〇六八
慈雲寺 〇六九
櫻桃詞 〇六九
十五夜記所見 〇六九
官徵糧閔無辜也 〇六九
倉生草著貪黷也 〇七〇
門鎖鼓傷無告也 〇七〇
獄吏尊惡私刑也 〇七一

蘇山集 辛巳
悲歌贈譚雲裳 〇七一
養蠶曲 〇七二
仙航兄有子學淮今年五歲能誦唐詩千首能識草書喜而有作 〇七二
明少宰楊文懿公起元少保葉公夢熊太常葉公高標御史姚公祥苑馬李公學一皆郡中巨族冠蓋
相望今後微矣過其祠宇感弔以詩 〇七二
楊文懿祠下作 〇七三
南 岸 〇七三
山館雜詩 〇七三
山中夜坐 〇七四
對月放歌 〇七四
八月十四夜同譚大伯純王四子岐葉大少光僧覺海鶴峰坐月至曉 〇七四
當 時 〇七五
贈梁大吹笛 〇七五
游龍山葉少保墓 〇七五
瓷盎盛簷溜喜其聲作此 〇七六
九龍峰歌寄雨山 〇七六
虞仲翔祠 〇七六
時 艱 〇七七
九月二十夜熱甚通夕不寐招內子起讀蘇詩 〇七七
野獵效唐人作 〇七七
題黃仲則集 〇七八
哭彭穎姿 〇七八
月夜有懷 〇七八
久遲雲老廣州書不至 〇七九
蕭巽齋先生輓詞 〇七九
銅鏡歌 〇七九

江孝通遺集卷六 蘇山集 辛巳至乙酉
偕梁大昆季遊華嚴寺 〇八一
得子歧桂林書 〇八一
夜歸鶴峰 〇八一
鶴峰月夜偶出用坡公寓居定慧院韻 〇八二
贈曹將軍才祿 〇八二
贈范將軍邦達 〇八二
俠 客 〇八三
贈羅浮道者 〇八三
蟲豸詩 〇八三
題各家畫竹 〇八四
山中風雨 〇八五
石鼓歌用昌黎韻 〇八五
後石鼓歌用東坡韻 〇八六
懷古五首 〇八七
野吏亭 〇八七
六如亭 〇八八
韓 廟 〇八九
蘇 祠 〇八九
讀莊子 〇八九
和人居庸關之作 〇八九
聞關外用兵慨然有從軍志 〇九〇
湖上雜詩 〇九〇
懷譚大 〇九一
平生重意氣 〇九一
讀劉子壽古桐歎 〇九一
責 貓 〇九二
夢中得句續成 〇九二
琵琶曲 〇九二
梅花四首 〇九二
後蟲豸詩 〇九三
古琴四首 〇九四
古 劍 〇九四
俠 士 〇九五
書中見螙魚乾死感賦之 〇九五
再感賦 〇九六
烏夜啼 〇九六
程孝子歌 〇九六
憤氣行 〇九七
趙子昂畫馬歌 〇九八
徐友仁鬻硯行 〇九八

江孝通遺集卷七 豐湖集 丙戌
日本刀歌 〇九九
傷桂歌 一〇〇
觀北人伎舞行 一〇〇
趙松雪畫松屏障歌 一〇一
劉將軍殺虎歌 一〇一
從軍行 一〇一
紫騮曲 一〇二
邊 馬 一〇二
邊 鷹 一〇二
邊 城 一〇二
邊 月 一〇三
送李漢珍應拔萃科入都 一〇三
張夫子海天圖 一〇三
春 行 一〇三
江 柳 一〇三
贈黃文史三首 一〇四
夢遊羅浮 一〇四
效唐人出塞 一〇四
月下醉讀太白集作歌 一〇四
大木歌 一〇六
宿西堂 一〇六
憶 柳 一〇六
溪上草堂 一〇七
奉 母 一〇七
鹽車馬 一〇七
憂 旱 一〇七
喜 雨 一〇八
自 述 一〇八
白鶴峰謁蘇文忠公祠五十四韻 一〇八

江孝通遺集卷八 端溪集 丁亥
呈梁節庵先生 一一一
結交篇寄魏鐵三孝廉 一一一
醉歌行 一一二
胡志宜墨馬歌 一一三
憶往百韻寄蕭丈 一一三
輓徐友仁 一一五
讀彭春洲詩二首 一一五
詠 懷 一一六
和杜工部諸將五首 一一六
鐵甲船 一一七
水 雷 一一七
魚 雷 一一七
砲 臺 一一八
洋 砲 一一八
鐵 路 一一八
電 線 一一九
閏四月十三日同張衛齋許齋昆弟廖君栗遊七星巖歸遇大風雨衝野潦而過衣履盡濕歸作
是詩 一一九
銜珠徑 一一九
登玉屏峰絕頂 一二〇
賞 荷 一二〇
啖 荔 一二〇
浮 瓜 一二一
雪 藕 一二一
題包孝肅象 一二一
喜 雨 一二二
寶月臺 一二二
竹 堂 一二三
眾綠廳 一二三
硯 房 一二三
院 夜 一二三
擬昌黎酬司門盧雲夫四兄院長望秋作 一二四
擬昌黎南食詩用原韻 一二四
擬左太沖招隱二首 一二五
擬陸魯望素絲 一二五
擬東坡小圃五詠 一二五
擬李長吉屏風曲 一二七
浮 雲 一二八
疾 風 一二八
嚴 霜 一二八
明 月 一二八
秋日再遊七星巖同福疇儀九君栗果庵 一二九
九日節庵先生招學者三十人宴於寶月臺為登高之詩遲至補賦 一二九
酬麥君蒔 一二九

江孝通遺集卷九
廣雅集 戊子
寄譚伯純用山谷雙井茶韻 一三一
伯純癖茶不解酒復用前韻調之 一三一
大 水 一三一
三婦豔 一三二
五雜組 一三二
道逢三老言 一三三
至近至遠東西 一三三
兩頭纖纖 一三三
愛妾換馬 一三三
邯鄲故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一三四
(缺題) 一三四
禽言八首 一三四
九日鎮海樓登高同許福疇張衛齋昆季 一三五
落 花 一三五

廣通集 己丑
喜晤山陰魏鐵三 一三七
擬韓昌黎李花杏花二首 一三七
讀困學紀聞 一三八
英石峰歌 一三九
讀離騷仿陶靖節讀山海經體 一三九
讀梁書小樂府 一四〇
園林長夏見新蟬解蜕老鹿生麑欣然有作 一四三
惠州豐湖書院謁范孟博先生祠 一四三
恭和純廟御製貢院詩四首 一四四
再恭和乾隆御製臨幸貢院詩 一四五
浮 雲 一四五
明 月 一四六
夜坐清佳堂聞雨有感 一四六
抗風軒雅集呈節庵先生四十二韻 一四七
感懷蕭艮老 一四八
同譚雲老夜話重有感艮老 一四八
荷花畫扇送黃午齋歸合浦 一四八
畫大松與衛齊 一四八
自來火聯句 一四九
鐵三飲我以酒醉中作歌以贈其行 一四九

江孝通遺集卷十 西山集 乙未
讀孟韓贈劍客 一五一
懷故山 並序 一五一
和東坡二橋詩 一五二
和王幼遐侍御感事 一五三
我所思寄譚雲老 一五三
湛同叔索畫拉雜書長句報之 一五四
贈李大侍衛 一五五
乙未三月闈中呈王大秋曹李大水部沈大駕部三同年 一五五
贈黃秋曹 一五六
亢延陵予識之小吏中其尊人曾官吾州司獄是不可以吏待也使之讀書觀成異日 一五六
海 水 一五六
乙未二三月之間和剛甫 一五六
悲 憤 一五七
寶泉河醉歸載荷花一車車中同任庵聯句 一五七
春夜宴曾戶部宅聽伎人彈琵琶歌 一五八
去年大雪裘為盜竊饒同年舉一襲相贈今年暑月乃還其裘戲呈此作 一五八
兵車行 一五九
反 舌 一五九
京宅大雪夜酌同曾曹長何兵部 一五九
子礪贈爨寶子爨龍顏碑賦謝 一六〇
以東坡北海墨榻酬子礪詩以媵之 一六〇
題畫雜言 一六〇
雜憶詩 一六二
謝淶水田廣文惠雙魚 一六四
宮 闕 一六四
雪 一六四
百 舌 一六五
碧雲寺 一六五
卧佛寺 一六五
龍 川 一六五
深 憶 一六六
花 柳 一六六
倦窩圖歌為御史中丞楊公作 一六六
寄譚逸人 一六七
拂 鏡 一六七
過蘆溝橋 一六七
晚宿奉福寺 一六七
自奉福至戒壇作 一六八
戒壇四松歌 一六八
度羅喉嶺 一六九
將抵潭柘失道 一六九
岫雲寺 一六九
岫雲寺銀杏歌 一七〇
潭柘溪亭 一七〇
過延壽廢寺 一七〇
潭柘溪口有松如偃蓋四垂至地可蔭十席天然松棚也中有卧石余戲題眠翠二字任庵謂似六朝
人書已歸頗覺可念贊之以詩 一七一
過馴象所感賦 一七一
見高麗故物 一七一
和剛甫 一七一
留別李伯昂 一七二
感懷四首和蔬叟潮州留別韻 一七二
題黃文史行樂圖 一七三
題陳明經獨杖遊山圖 一七三
題趙法古蓮社圖八首 一七三
諸都尉梅花畫障歌 一七四
鄭板橋蘭花 一七四
陳仲仁寒枝水鳥 一七五
唐子畏美人 一七五
元妙古柏行 一七五
西 山 一七五

江孝通遺集卷十二 金臺集 甲午
效顏魯公大言聯句 一八七
詠錐聯句 一八七
詠雪戲用建除體 一八八
漢宮人歌 一八八
壯士舞劍歌 一八九
元妙觀中蓬萊石歌 一八九
酬符通判畫竹石用舊遊西湖韻 一八九
題仇英金碧山水 一九〇
長至日集湖上落霞榭和張稚威同年感舊懷人得五絕句 一九一
題節庵先生魏𡸅叔贈譚雲老詩卷後 一九一
畫中八賢歌 一九二

江孝通遺集卷十三 赤溪集 丁酉
秋日李侍衛登法華寺塔 一九三
追憶劉河源 一九三
陳孜學象贊 一九四
畫中廣八賢歌 一九四
赤溪旱甚官出求雨捷應如響四日放齋合境告足天亦適晴喜作是詩 一九五
盛孝毅以石印廣東輿圖痧藥二百瓶遠寄兼有贈詩和韻道謝言懷 一九五
題 畫 一九五
風人詩 一九六
譚雲老高懷清節六十未娶傷哉其貧非道之窮也和坡公吳子野絕粒不睡韻 一九六
翟夫子舍和坡公夜過西鄰翟秀才 一九七
閑居五首和坡公新年詞 一九七
遷居和坡公 一九八
里人黃君善種菖蒲贈余兩盆云九年矣作此道謝用坡公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韻 一九八
江郊看桃花 一九九
紫清閣 一九九
秋山琴夜 一九九
盛九招遊感舊園秋宴醉歸傷懷拉雜述事明日追賦百韻寄同遊梁吏部兼呈座中諸公 一九九
赤溪雜詩 二〇一
變 法 二〇四
有 懷 二〇四
新政舉行舉經濟特科者多半相知寄懷剛甫任甫孺博仞遠諸子 二〇四
詠 席 二〇五
詠 几 二〇五
詠 燈 二〇五
詠 扇 二〇五
詠 琴 二〇五
芳 樹 二〇六
擬四愁詩 二〇六
謝楊文學送蟹限用蟹字全韻 二〇七
詠明蝦限用三講全韻 二〇七
既獲龍潭之奇閱七日福刺史張都督咸來遊賞從觀百人因而有作 二〇八
飲酒和陶並序 二〇八
沈塘疏林激澗圖 二一一
遊躍龍潭和朱文學韻呈同遊諸君 二一一
員 山 二一一
太湖石屏贈伯遠 二一二
輓宗室伯希祭酒 二一二

江孝通遺集卷十四 西樵集 丁酉
獨 酌 二一三
陳明經獨杖遊山圖 二一三
羅 浮 二一三
記遊羅浮四首 二一四
羅浮琴夜 二一四
晨登太平山至石柱 二一五
龍華溪放舟作 二一五
我無一尊酒行 二一五
我有一尊酒行 二一五
棄婦辭 二一六
冬至日同蔣航鍾榮書遊東莞龍潭會飲潭上題詩石壁 二一六
冬日遊白雲聯句 二一六
贈梁緝嘏孝廉 二一七
贈李贊臣 二一七
青嶂和姚惜抱有懷天民韻 二一七
渚亭詩和緝嘏 二一八
無 題 二一八
失 題 二一八

江孝通遺集卷十五 春明集 庚寅
航 海 二一九
春申浦 二一九
喜見節庵先生於海上南園 二一九
海鷗同魏𡸅父顏子白賦 二二〇
黑水洋 二二〇
丁字沽 二二〇
火車行 二二〇
楊村題壁 二二一
宿馬頭村有感和壁間作 二二一
天津道中雜寫風物 二二二
芍 藥 二二二
獨坐見懷答節庵先生 二二二
和節庵先生南園寄示 二二三
和節庵先生夜坐 二二三
聞節庵先生講學吉林不能追送感賦述懷 二二四
酒龍歌贈魏龍常 二二四
醉飲芍藥花下歌 二二六
古 柏 二二六
新 花 二二六
盧子幹墓 二二六
劉琨墓 二二七
野 望 二二七
歌筵豔詞 二二七
桑乾水 二二八
昌平州 二二八
明十三陵行 二二八
劉諫議祠 二二九
昌平道上雜詩 二二九
闈中漫成和魏父 二二九
送江孔德歸高州 二二九
訪張季直不遇 二三〇
宿京三月在廠市得舊書百餘種為卷千餘將以歸豐湖書藏作小詩三首 二三〇
復得金石版二百紙將藏之家別築小室用以自娛 二三〇
獨遊陶然亭 二三〇
黑窯廠野望 二三一
災 雨 二三一
我有太古劍一首 二三二
長相思 二三二
兩月不見弢父思極成詩 二三三
苦懷節庵先生焦山 二三三
燕中少年行 二三三
消寒六詠和蔡四舍人 二三三
南歸漫興 二三五
焦山對雨聯句同節庵先生 二三六
題武榮碑 二三七

江孝通遺集卷十六 密庵集 辛卯
雨中西溪看梅 二三九
過張氏園 二三九
種 樹 二三九
經魚子嶂下 二四〇
江月和伯純 二四〇
古木和伯純 二四〇
寶劍和魏三 二四〇
過游氏園 二四〇
上先府君墓 二四一
夜過譚逸人居 二四一
慈雲寺題壁 二四一
攀雲仙館詩 二四二
題山館詩屏 二四三
蓮花庵 二四三
慈雲寺 二四三
六如亭下作 二四四
高望公山水畫障 二四四
讀黃詩 二四四
采蓮詞 二四五
舞筵詞 二四五
酒筵詞 二四五
出塞曲 二四五
薄薄酒和東坡山谷作 二四六
再和薄薄酒 二四六
海豐縣 二四七
樟樹凹古桂 二四七
豐湖觀漁 二四七
東坡白鶴峰故居詩和楊誠齋正月十二日遊故居其北思無邪齋真跡猶存韻 二四八
送李伯理令閩 二四八
邊 思 二四九
古豔詞 二四九
與歌者 二四九
擬郭景純遊仙詩 二四九
讀三國志小樂府 二五一
除架和杜 二五四
廢畦和杜 二五五
魚 缸 二五五
水 車 二五五
菜 畦 二五五
黃菊庵花卉畫障歌 二五五
和杜工部詠懷古跡五首 二五六
蓮 窪 二五七
讀莊子 二五七
讀漢書小樂府 二五七
試龍井茶作長句呈譚雲老 二六一

江孝通遺集卷十七 和東坡寓惠詩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二六三
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二六三
十月二日到惠州 二六四
寓居合江樓 二六四
白水山佛跡巖 二六四
詠湯泉 二六五
自 笑 二六五
朝雲詩 二六六
寄虎兒 二六六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二六七
新釀桂酒 二六七
江 郊 二六八
寄鄧道士 二六九
上元作 二六九
正月二十四日與兒子過賴仙芝王原秀才僧曇穎行全道士何宗一同遊羅浮道院及棲禪精舍過
作詩和其韻寄邁迨一首 二七〇
正月二十六日偶與數客野步嘉祐僧舍東南野人家雜花盛開扣門求觀主人林氏媼出應白髮青
裙少寡獨居三十年矣感歎之餘作詩記之 二七〇
龍尾石硯寄猶子遠 二七一
次韻表兄程正輔江行見桃花 二七一
贈王子原秀才 二七二
真一酒 二七二
遊博羅香積寺 二七二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二七三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二七三
江漲用過韻 二七四
連雨漲江 二首 二七四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二七四
桄榔杖寄張文潛一首時初聞黃魯直遷黔南范淳父九疑也 二七五
答周循州 二七五
與程正輔遊碧落洞 二七五
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髮而寢 二七六
荔枝歎 二七六
江 月 五首 二七七

江孝通遺集卷十八 華鬘詞
點絳脣 二七九
醉太平 二七九
解連環 二七九
長亭怨 二八〇
菩薩蠻 二八〇
轉應令 二闋 二八〇
水調歌頭 二八一
水調歌頭 二八一
醜奴兒令 二八二
南鄉子 二八二
水調歌頭 二八二
百字令 二八三
百字令 二八三
河滿子 二八三
玉連環影 二八四
隔溪梅令 二八四
醜奴兒令 二八四
醜奴兒令 二八五
一翦梅 二八五
卜算子 二八五
八 歸 二八六
憶舊遊 二八六
金縷曲 二八七
金縷曲 二八七
西江月 二八八
醜奴兒令 二八八
減 蘭 二八九
減 蘭 二八九
連理枝 二九〇
菩薩蠻 二九〇
掃花遊 二九〇
減 蘭 二九一
蝶戀花 二九一
少年遊 二九一
蘭陵王 二九一
菩薩蠻 四闋 二九二
蝶戀花 三闋 二九三
漁家傲 二九三
臨江仙 二九四
蘇幕遮 二九四
鷓鴣天 二九四
水龍吟 二九五
臨江仙 十三闋 二九五
采桑子 二九七
水調歌頭 二九七
太常引 二九八
減 蘭 二九八
采桑子 二九八
臨江仙 二九九
河 傳 二九九
河 傳 三〇〇
河 傳 三〇〇
河 傳 三〇〇
河 傳 三〇一
河 傳 三〇一
菩薩蠻 八闋 三〇二
醜奴兒令 三〇三
聲聲慢 三〇三
聲聲慢 三〇四
端正好 三〇四
采桑子 三〇四
金縷曲 三〇五
金縷曲 三〇五
百字令 三〇六
高陽臺 三〇六
荷葉杯 三闋 三〇七
羅敷豔歌 七闋 三〇七
蝶戀花 三闋 三〇八
尉遲杯 三〇九
虞美人 三〇九
六 醜 三〇九
南鄉子 三一〇
卜算子 三一〇
卜算子 三一〇
卜算子 三一一
卜算子 三一一
卜算子 三一一
卜算子 三一二
卜算子 三一二
卜算子 三一二
卜算子 三一三
卜算子 三一三
卜算子 三一三

江孝通遺集卷十九 孤桐詞
浣溪沙 十一闋 三一五
菩薩蠻 三一六
菩薩蠻 三一七
菩薩蠻 六闋 三一七
菩薩蠻 三一八
菩薩蠻 三一八
菩薩蠻 十闋 三一九
疏 影 三二〇
玉樓春 三二〇
浣溪沙 二闋 三二一
金縷曲 二闋 三二一
采桑子 三二二
齊天樂 三二二
金縷曲 三二三
金縷曲 三二三
清平樂 三二三
清平樂 三二四
清平樂 三二四
清平樂 三二四
賣花聲 三二五
望海潮 三二五
浪淘沙 三二六
浪淘沙 三二六
高陽臺 三二七
念奴嬌 三二七
古調笑 三二八
沁園春 三二八
百字令 三二九
江城子 三二九
新荷葉 三二九
菩薩蠻 三三〇
水調歌頭 三三〇
減字木蘭花 三三〇
減字木蘭花 三三一
減字木蘭花 三三一
減字木蘭花 三三一
水調歌頭 三三二
高陽臺 三三二
百字令 三三二
采桑子 三三三
采桑子 三三三
采桑子 二闋 三三四
一叢花 四闋 三三四
一叢花 三三五
減字木蘭花 五闋 三三五
永遇樂 三三六
憶舊遊 三三七
高陽臺 三三七
高陽臺 三三七
念奴嬌 二闋 三三八
南 浦 三三九
沁園春 三三九
沁園春 三四〇
大江東去 三四〇

附錄一(碣文、序、跋、題詞) 三四一
附錄二(方志傳記) 三四八
附錄三(課藝) 三四九
附錄五(佚詩文詞) 三八九
附錄五(唱酬、相關詩詞) 四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