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香港華人風俗史

  • 黃競聰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12日
ISBN 9789620447020
分類

簡介

本書介紹香港主要華人風俗,涵蓋歲時節慶、婚嫁、喪葬、建築等範疇。言風俗之由來則要言不煩,記風俗之儀範則詳明可法,允稱簡明而不失全面;是相關專題的百科全書,作為延續傳統生活的導覽,亦未嘗不可。當中歲時節慶部分是全書重點,按月份縷述本港不同風俗文化,帶讀者走進香港華人風俗之大觀園,領略由歲月積澱而成的文化底色。


作者簡介

黃競聰,現職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副執行總監,香港史學會理事,盂蘭文化節執行委員會成員,海濱文化導賞會顧問,兼任大專講師。著有《拾遺城西:西營盤民間文獻與文物選錄》、《風俗通通識》、《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漁歌》(合著)、《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合著)、《香港非遺便覽與實踐》(合著)、《蒲台島風物志》(合著)、《香港華人生活變遷》(合著),主編《香港歷史與社會講座文集》、《風俗演義》,並發表多篇論文。

目錄

1 導論:香港人之香港華人風俗史  1
2 歲時節慶  31
第一節  農曆一月:桃花落地滿階紅  41
第二節  農曆二月:洪恩扶海國 春雷驚蟄餘  61
第三節  農曆三月:清明雨紛紛 忠孝無雙女  78
第四節  農曆四月:鑼鼓飄色獅舞中  99
第五節  農曆五月:龍舟鼓響 糭子飄香  121
第六節  農曆六月:先賢千秋仰 忠義昭日月  133
第七節  農曆七月:牽牛織女期 香花爭供養  151
第八節  農曆八月:一年容易又中秋  168
第九節  農曆九月:每逢佳節倍思親  184
第十節  農曆十月:通靈清醮祈平安  199
第十一節  農曆十一月:冬至陽生春又來  233
第十二節  農曆十二月:邁街相約看花市  240
3 人生禮儀  253
第一節 婚俗  255
第二節 喪俗  271
4 居住建築  293
第一節 民居  295
第二節 香港傳統村落的形態  310
5 傳承與創新:從傳統風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  321
結語:香港民俗館與非遺中心  341
參考書目舉要  347

名人推薦

「競聰博士對香港歷史研究甚力,對香港新界華人傳統風俗文化及民間信仰有深入探索。多年來,於新界地區進行田野考察,調查訪問,抄錄碑銘,拍照記錄,並與鄉村父老長者交談,收集資料,歸家後以中英文獻資料、地方志乘、族譜及碑銘資料,研究其歷史與風俗文化,並撰文記錄。現輯集成書,題為《簡明香港華人風俗史》,介紹新界華人民間之傳統風俗與信仰,囑余為序。余以其書內容豐富,對新界之傳統風俗、習慣及信仰各項問題,解說甚為詳盡,故特作推薦。」(蕭國健教授)

  十多年前,筆者因着工作關係,經常記錄香港傳統風俗活動,並訪問風俗傳承人,寓工作於興趣。遙想當年初出茅廬,觀風問俗猶如「劉姥姥入大觀園」,常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嘆。怎想區區彈丸之地,香港華人風俗如此多姿多彩,遂萌生採風成書的構想。迄至兩年前,筆者喜獲游子安教授之推薦,撰寫《簡明香港華人風俗史》,頓覺夢想成真。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云:「舉其大綱,凡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等,舉其細目,凡生產、貿易、居住、飲食、器物、服飾、娛樂、婚嫁、喪葬、祭祀、禮儀、時令、語言等」。由此可見,風俗的範圍廣泛,見諸日常生活之中,每一大綱或細目皆能獨立成書。是故,構思寫作此書時,選材舉例尤為困難。再者,筆者工務繁重,兼要分身大專教學,進度一再拖延。幸得香港三聯書店梁偉基兄多番鞭策,復有編輯張軒誦先生的全力配合,加上吳冠曼小姐的精美設計,以及周家建博士的珍貴相片,始能順利付梓出版。

  本書以香港華人風俗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口述資料和田野考察,加以整理和分析,嘗以探古尋源,勾勒出香港華人風俗的風貌。選材方面,限於篇幅,基調以簡明為主,嚴選歲時節慶、人生禮儀和居住建築三個範疇,作深入剖析。中國以農立國,古人依據歲時之變化,確定日常生活的方式,逐漸發展成歲時節慶風俗。在西方文化衝擊之下,香港歲時節慶風俗呈現不一樣的人文風貌。結婚和死亡是人生中重要的階段,受着官方政策的影響,婚俗和喪俗之演變凸顯了香港華人風俗的特色。反觀西方保育觀念的普及,賦傳統民居建築以新的價值,風俗習慣也一躍成為非遺項目。

  感謝蕭師國健教授賜序。蕭公時常勉勵學生,不要怠於研究,要孜孜不倦,勤於發表論文,結集成書。寫作期間,偶遇荊途,但身邊不乏前輩學者和良朋益友,提供不少寶貴的知識和經驗,趁此機會感謝鄧家宙博士、施志明博士、陳覺聰先生、梁中杰先生、朱詠筠小姐、葉長清道長、蘇萬興先生、蔡旭威先生和陳子安先生等,筆者銘感五內。最後,筆者終日忙於工作,疏於家務,猶幸太太體諒包容,方能成就此書出版,在此衷心感激。

黃競聰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