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華夏(繁體增訂版)
簡介
這是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晚年力作《經緯華夏》的全新繁體增訂版。
圍繞「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這一發端,許先生以九十高齡迎難而上,八易其稿,結撰出一部華夏文明從成長到成型的傳記。作者跳脫出中國文化內部演變的敘述,以「大歷史」的觀看視角與思維方式,對華夏內外的歷史互動進行了全新的歸納排列,再現了中國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動融合的軌跡。
在超越五千年的長程敘述中,作者借由對區域文化如何交纏為一,以及中國如何應對來自外界之衝擊的細緻分析,最終揭示了華夏文明能夠延續至今,並將綿延永在的核心與奧秘,以赤子之心瞻見了一個有根底和方向的中國。
此次增訂,許先生再親撰兩篇長文(共約2萬字),就中國上古時期的「大洪水」以及歷史上北方草原與中原地區的互動等重要問題,作出新的闡釋和補充。
目錄
推薦序 經緯華夏,尋根明志 許宏 001
致讀者書 007
導言 中國文化的世界性 011
第一章 中國的地理和人種 021
第二章 傳說時代的地域融合 031
第三章 中原第一核心區 047
第四章 南方第二核心區 061
第五章 沿海第三核心區 077
第六章 對抗中交匯的華夷關係 091
第七章 「游牧—農耕」模式兩千年 101
第八章 思想體系的成型和演變 117
第九章 「修己安人」的理想與挫折 133
第十章 中古之變(上):財富中心的下移 145
第十一章 中古之變(下):知識趨向於基層 157
第十二章 鐵騎狂飈之下的世界 169
第十三章 皇權籠罩的中國 179
第十四章 「盛世」的陰影 197
第十五章 從委曲求全到全面抗爭 205
第十六章 重新建設新中國 225
結語 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 241
附錄一 從氣候學補充中國歷史上「大洪水」及「龍山文化擴散」的解釋 251
附錄二 歷史上北方與中原地區的互動 257
附錄三 我為什麼要寫《經緯華夏》 271
附錄四 我的學思歷程 279
餘白 293
部分圖表出處 299
作者簡介
許倬雲
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休講座教授,臺灣中研院院士。
1962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臺灣大學、匹茲堡大學,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講座教授。
1986年當選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2004年獲美國亞洲學會傑出貢獻獎,2020年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2023年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2024年獲第六届「唐獎」漢學獎。
學術代表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求古編》等;另有大眾史學著作《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數十種行世,行銷百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