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韓國料理真人騷《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裡,星級大廚和民間高手進行一場場刺激緊張的美食對決,成為近日全城熱話!以為「齋睇無得食?」?在節目中擔任評審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在2022年於M+博物館內開設MOSU Hong Kong至今,飲食專欄作家徐成亦曾是座上客!徐成在著作《香港談食錄——環宇美食》裡寫下如此評價:

「Mosu讓我覺得優雅的地方並不在於菜品的小份上桌方式,而在於菜品的細節準確度和簡潔程度。比如第一道小菜紫菜卷甜蝦,看上去如同日本軍艦卷一般,入口才知有幾個不同的層次和味道組合,脆而香的紫菜包裹著綿軟鮮甜的蝦,而中間由雞蛋與土豆做成的蓉又增加了一道更厚實的味道,將整個菜的中段托起。最後回味中的酸漿菜味道則為口腔留下一段清新的尾韻。

再比如清蒸甘鯛魚配粉黃綠三色芥末,上桌的時候看上去既簡單又常見,似乎不會有什麼特別之處了。結果第一口便讓我驚歎,魚身的熟度把握得可謂完美,軟嫩多汁的魚肉在蕪菁泡菜帶來的微微酸味和芥末的淡淡辣味烘托下更顯鮮甜。一道菜的元素不需要太多,只要細節做到位,結構平衡便可在簡單中開出複雜體驗之花。

安師傅跟我說,隨著廚師團隊更為深入瞭解本地食材和烹飪,他們後續的菜品中或將融入更多的香港味道。融合二字在Mosu的語境下絕對是一個褒義詞。比如招牌的鮑魚「墨西哥卷餅」(Taco),這卷餅並不是玉米麵做的,而是用韓國油豆皮製作。油豆皮加工得酥脆,中間點上清香的紫蘇葉後放入煎香的鮑魚,上面撒著韓國岩苔(생감태,Gamtae),擠點炙烤過的青檸檬汁一起食用。鮑魚、紫蘇、苔菜和油豆皮都有各自獨特的香氣,綜合在一起後成為萬花筒般的味覺體驗。這道菜是體用結合的典型,既體現出主廚成長過程中兩種主要飲食文化,又將非常接地氣的卷餅做出了精緻感。

再比如橡實一般會做成涼粉(도토리묵,Dotolimug)食用,Mosu以麵條形式呈現這一食材,調味和搭配上全然西式;配以帕瑪森芝士和當季黑松露的橡實麵非常美味,不但毫無不和諧感,而且味道濃郁,口感勁道讓人恍惚以為在吃意麵。」

除了因《黑白大廚》大熱變得一桌難求的MOSU Hong Kong,在香港當然仍有數之不盡、來自不同菜色系的高質餐廳。想知道更多這些餐廳和其背後的美食故事,就要細讀《香港談食錄——環宇美食》了!

橡實麵配帕瑪森芝士及黑松露
蒸甘鯛魚配三色芥末
鮑魚油豆皮卷餅
馬格利發酵年糕
軟奶油杏仁泡沫

《香港談食錄——環宇美食》
作者:徐成
定價:$13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快拍。曼鏡頭】香港飲食業如何能度過嚴冬?
飲食業進入嚴冬,飲食業從業員以至香港市民該如何自救? 日前,資深傳媒人汪曼玲邀請韜哥及方曉嵐老師到節目《快拍。曼鏡頭》講飲講食,結合個人職涯經歷回顧香港飲食業發展,並從商業及文化角度出發,探討行業面臨的困境。他們一致認為行業的高山低谷都必須紀錄下來,讓昔日的飲食文化得以傳承。
Skip to content
【360 全方位生活集智】《飲食香港》作者張展鴻專訪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的作者、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張展鴻大學階段留學日本,在千葉大學主修社會學,後來為何會踏上人類學研究的路?作為一個人類學學者,他對日本社會有什麼觀察?張展鴻教授在今次專訪裡和大家一一分享。
Skip to content
【編輯推介】泡茶展卷:資深茶人楊智深的茶學存稿
楊智深「穆如茶學」強調道器互濟,立論建基於歷史,又着意於把美學融入生活。楊氏生前所寫與茶有關的文章,大都隨寫隨發,散見於網絡以及大陸、香港、臺灣等地的報章雜誌;蒐集所得,凡五十四篇,經編者整理校訂,編成《穆如茶話:楊智深茶學存稿》。
Skip to content
品茶說
何謂「品茶」?為何「品茶」? 要說「品茶」,就要從「品」這個字說起。「品」字以三口組成,無三不成幾,三又有不限數之意。在穆如茶學創辦人楊智深看來,品茶,即是以多感官嚐茶細味。
Skip to content
萬聖節特約:「南瓜」風俗知多少?
Trick or treat,不給糖果就搗蛋。如果要你立即說出最能代表到萬聖節的食物,你首先會想到的是糖果,還是以下的農作物? 南瓜源自美洲大陸,自16世紀才傳入中國。隨着南瓜的引種和本土化,各個地區演化出不同的南瓜風俗,以及各式各樣的「南瓜節」: 1. 惠州南瓜節 惠州東勝村的南瓜節,過節氣氛堪比農曆新年。村民會舉辦祭祖活動,祭奠先祖趙侯爺的誕辰。當巡遊隊伍經過自家門前時,各家各戶都會燃放鞭炮、懸掛彩旗慶賀,村民更會自發組織舞獅隊和鑼鼓隊助興。南瓜節也是村民回鄉探親的時節,外出村民會回鄉拜親祭祖,甚至捐獻支持村中的公益事業建設。 2. 侗族南瓜節 主要活動是兒童打南瓜仗。少男少女分別組成南瓜隊和油茶隊。由少男組成的南瓜隊需要「偷」南瓜,為打南瓜仗做準備;由少女組成的油茶隊負責煮茶。南瓜隊備足瓜後,就會抬著串好的南瓜與油茶隊集合,晚上人們煮吃南瓜、喝油茶,茶足飯飽後便開始打通宵達旦的南瓜仗。 3. 毛南族南瓜節 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從田裏收穫的南瓜供人觀賞,由年輕人走門串戶,根據外觀和質地評選出「南瓜王」。選出「南瓜王」後,主人會把南瓜子留作來年種子,然後把瓜切塊煮成小米粥,與眾人一齊享用。 4. 遼西南瓜節 當地山裏人認為吃南瓜可免災、強體禦寒、多子多福,所以在南瓜節當天必吃南瓜。 不同地區的南瓜節各有特色,你最想參加那一個? 《食日談:餐桌上的中國故事》作者:李昕升繪者:馬浩然頁數:280頁定價:港幣148元詳情及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