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深度遊逐漸興起,相對約定俗成的「觀光踩點」,深度遊讓遊客「沉浸式」體驗當地文化。昨日由本土旅遊業議會公佈「創意‧深度遊」的六條獲獎路線,包括「都市傳說」、「香港唐樓」等多個主題,高街鬼屋、地質公園、華富邨……當中你又去過多少個地方?以下兩本精選好書,帶大家由中區鬧市走到郊野,發掘古今趣聞,打造出自己專屬的路線。

1957年香港中區大廈鳥瞰圖,由羅定國繪製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魯金著
香港的街道縱橫交錯,宛如蛛網,縱使你經常穿插其間,可對它們又有多少認識呢?魯金是資深的香港專題作者,揀選了港島中區十多條有代表性的街道,藉助豐富的資料詳述了其名稱的由來,如「二奶巷」、「紅毛嬌街」、「長命斜」等,並以通俗的文字道出有關的史實和傳說。同時,還引出許多有趣的地方掌故,如香港法制原始模式、「太平紳士」的緣起、電話通訊業與股票市場的早期面貌,還有全港首屆校際運動會籌辦經過等。

威靈頓軍營入口,約1930年代,照片由陳照明先生提供。右方建築是樂禮大廈,頂部設一金色時鐘,成為現時金鐘地區的命名由來
盧吉道,約1996年,照片由陳照明先生提供

《香港古道行樂》郭志標著
香港的古道不少已逾百年歷史,然頑石盈徑,野草滋蔓,加之時代變遷,為研究帶來相當難度。人稱「標叔叔」的郭志標是資深行山人士,數十年來斬棘披荊,透過田野調查及古籍所載,積極收集古道相關材料,在本書集中介紹香港眾多古道的歷史、走向和保存狀況,並附以列表作統覽。

龍鼓灘食山頭。「食山頭」是新界宗族祭祖時的傳統習俗。(文錦豪攝)
繪自《香港古道行樂》作者郭志標的八仙嶺、橫嶺、吊燈籠古道群示意圖
船灣淡水湖一帶風光(尹兆江攝)

《香港中區街道故事》
作者:魯金
出版日期:2023年1月
定價:$108
按此線上購買

《香港古道行樂》
作者:郭志標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定價:$128
按此線上購買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談論梅姐與香港的N種方式
談論梅姐與香港,不一定是歌頌或批評,可以是有 N種方式。 「當年香港在開放與保守之間的曖昧,亦是另一講者海邊欄的報告主題。他指出梅姐的「壞」、「頹」及「獨立」的特質挑戰父權,同時,她又表明渴望傳統的戀愛。海邊欄觀察到當年傳媒既把梅姐寫成是新時代的自由女性,同時又強調她賢淑及保守的一面。她的形象是多重論述角力的結果,反映了社會的矛盾;這種「分裂」必須被還原,我們才能看清當年的梅姐與香港。」 梅姐其人其事與其作品,在現時看來是「空前的成功、不能超越的經典」。實際上,梅姐的不少首本名曲、演藝表演及私生活都曾惹起外界爭議。《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的編者李展鵬在2024年1月3日參與香港大學的梅艷芳研討會,從歌曲及影視作品、以及各方媒體報道探討梅姐的多樣與獨特性,並從梅姐身上看回八十年代盛極一時的香港流行文化,反思現今香港娛樂產業的發展。 明報報導全文 「梅艷芳的人生,以及她所代表的香港故事,並不只是博物館的文物,而是可以成為今天香港的思考資源與前進動力,並為香港未來提供一種可能性。」(出自《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序言) 《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增訂版)》作者:李展鵬、卓男出版日期:2023年12月定價:$16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HK01】你是否還記得超群西餅?傳記回顧「西餅皇后」李曾超群一生
你還記得香港首間西餅專門店嗎?不是美心、聖安娜、東海堂,而是由西餅皇后李曾超群創立的「超群西餅」。 由一間小小的餅店發展成一個跨國集團,再到公司清盤負上巨債,李曾超群 如何面對她大起大落的人生?由梁偉賢與倪耀芝合著的《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集結專訪、深談和活動觀察等一手資料,完整紀錄李曾超群的傳奇一生。 HK01書介全文 「若我們將她逾九十歲的人生放遠觀望,自然感悟到事情要看前與後:例如作者強調,從李曾超群自小固執、倔強和好勝的性格,已連繫到她後來進身西餅市場的成與敗;不過正因這樣的個性,才讓年屆七十的她寧可還債也決不破產,簡直將個性活到骨子裡,也為她人生落下傳奇一筆。」 「『西餅王國』的興衰始末是李曾超群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並非唯一。李曾超群作為傳奇,可是非一般的『女強人』;她除了多才多藝,而且樂善好施。」 《平凡中的不平凡:香港西餅皇后李曾超群》梁偉賢、倪耀芝 著頁數:496頁開度:170 mm x 240 mm定價:港幣188元 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入廟拜神之外的故事
入廟唔一定只係拜神!佛誕不少寺廟都會舉行相關浴佛活動,而大概最多人關心的,大概還是隨之而來的假期吧!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除了佛教寺廟,同時有很多宗教神明,隨著不同時期一波波的移民在港落地生根,例如和佛祖在農曆生日同一天的譚公,便是源於惠洲,再由遷徒的漁民帶到香港。
Skip to content
足球迷必讀:「香港一代球王」張子岱的一生
身為足球迷的你,知道「香港一代球王」張子岱的故事嗎? 張子岱出生於日軍佔領時期,在中小學時已展現出高超的足球天份。成年後更遠赴歐洲加盟英格蘭甲組勁旅,成為第一位在歐洲頂級聯賽創下入球紀錄的香港人。 此後,張子岱有沒有繼續在球場上發光發亮?退役後,張子岱的傳奇人生又有怎樣的變化? 由李峻嶸所著的《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增訂版)》探討在冷戰、國共於台灣海峽兩岸對峙下,足球如何反映當時的政治社會形勢和影響香港居民的身分認同,張子岱的傳奇故事亦輯印其中。 《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增訂版)》為YouTube頻道Mr. Atom 原子檔案上述影片的資料來源 《足球王國:戰後初期的香港足球(增訂版)》作者:李峻嶸定價:$108按此線上購買
Skip to content
沒有「她」,就沒有今時今日的銅鑼灣?
黃蘭芳,在傳統禮教下沒機會認字受教育,卻在關鍵時刻帶領家族渡過難關,夷平利園山,成就今日的銅鑼灣。 由北山堂基金策劃、王國璋及鄭宏泰博士所著的《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 ,爬梳大量的一手史料及訪談,娓娓道出利氏家族由販售鴉片起家到重振家業的故事,當中亦包括黃蘭芳這位家族中的傳奇女性。 1928年4月30日,香港鴉片大王利希慎在中環遇刺身亡,黃蘭芳頓時擔起一家之主之務,處理利希慎家族中的所有事務。 黃蘭芳出身廣東台山的某家地方大戶,自幼纏足,在傳統禮教下只能當個閨女,沒機會認字受教育。利希慎去世事出突然,黃蘭芳雖因此焦頭爛額,卻堅持辦好亡夫利希慎的葬禮,由入殮至出殯的所有事務都一力承擔。香港西報《士蔑報》曾譽之為「最費心籌辦、耗資最鉅的華人葬禮之一」。 及後,黃蘭芳窮於應付大量她本來並不熟悉的事務,其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解決利希慎鉅額貸款的還款安排。利希慎置業公司因有大批土地欠下巨債,保守估計,利家當時的債務總額接近400萬港元。裕成公司股東團更曾登報向黃蘭芳喊話討債,讓黃蘭芳心理上承受巨大壓力。 究竟是要變賣大量物業償債,讓利家重新出發,還是該為了盡量保全利家的物業,設法重組債務,並以物業租金和利舞臺等生意的收入來長期還貸、儉省度日?考慮到房地產已經成為利氏家族的主要業務,黃蘭芳最終堅持不變賣任何產業,靠收租償押,保留利家實力。戰後,黃蘭芳在長子利銘澤的鼓勵下命人夷平利園山,大力發展銅鑼灣,最終利氏家族得以重振家業,成為銅鑼灣的大地主。 時代不斷演變,但願今日的女性面對着事業、家庭和人際等種種的挑戰,亦能衝破限制,活出心目中理想的自己。 (以上部份內容節錄自《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 閱讀推薦 《愚公不愚—利氏家族與香港世紀變遷》策劃:北山堂基金作者:王國璋、鄭宏泰頁數:512開度:185 x 250mm定價:港幣$198元 按此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