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選秀真人騷《選角》進行得如火如荼,參賽者為了在殘酷的淘汰賽生存而施展渾身解數。節目導師兼策劃人謝君豪曾憑電影《南海十三郎》獲第34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俗語有云:「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他而言,表演是怎樣的一回事?

「表演藝術最重要是Honest。」謝君豪曾在《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一書提及,就讀演藝學院的三年時光對他的演藝生涯影響甚大,其中最能啟發他的就是毛俊輝教授的「Basic Acting」。他說,表演不能千人一面,每個演員都要有自己的感受,有不同的演繹,具有個人的獨特性,這才精彩。

當時,毛俊輝教授要求同學各自做一段戲去表達一種感覺,例如「痛」的感覺。謝君豪想了良久,突然靈機一觸,把手指往額頭一按,然後望望手指,「捽吓」手指,表現「被蚊咬🦟,感到痕癢,將蚊拍死,手指沾上血」的模樣。表演完畢後,全班同學哄堂大笑,但毛Sir 卻大讚他做得好:「一是不push,慢慢感受,感受到才做;二是做得好detail。」自此之後,謝君豪明白到表演最重要的是「用心感受」。

想知道謝君豪更多的演藝心得及成長故事嗎?由馮珍今所著的《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收錄十二篇人物專訪,受訪者包括醫生、演員、藝術家、設計師、作詞人、古琴家、舞蹈家、建築師,以及地質學家、天文台台長等。他們在書中暢談個人的經歷,人生的目標、經驗和心得,展現其學養和信念:

1. 醫以載道,文以濟世(專訪 區聞海)
2. 笑看風雲觀天象,安時處順樂逍遙(專訪 岑智明)
3. 君踏舞台成佳話,豪情俊逸十三郎(專訪 謝君豪)
4. 「我只是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去分享自己的創作」(專訪 王菀之)
5. 心繫地質尋夢想,胸懷萬壑山水情(專訪 陳龍生)
6. 事筆宜詞音樂劇,行文雅妙趣俗鄙(專訪 岑偉宗)
7. 燦然闖出演藝路,良劇薈萃現舞台(專訪 潘燦良)
8. 設計藝術是怎樣煉成的?(專訪 劉小康)
9. 世有良琴鳴幽壑,璋德玉韻出絲絃(專訪 唐世璋)
10. 藝臻七拾隨心往,遊逸建築水墨間(專訪 馮永基)
11. 舞蹈是生命、是開端、是結局、是過渡、是故事(專訪 伍宇烈)
12.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 何培斌)

《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
作者:馮珍今
出版日期:2024年6月
頁數:312頁
定價:港幣148元
詳情及線上購買


圖2:《南海十三郎》劇照,意氣風發的「南海十三郎」

圖3:《奪命証人》劇照,謝君豪(右三)與秦沛(左一)

圖4-5:攝於2023年6月22日《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新書發佈會活動照,《字旅憶相逢:香港文化人專訪》作者馮珍今介紹新作及與嘉賓謝君豪對談

相關文章

Skip to content
【虛詞】葛亮專訪:為消逝的歷史引渡,以身不在其中的眼睛尋找舊日魅影
無論是書寫歷史流遷的「家國三部曲」《朱雀》、《北鳶》至獲得第十屆「紅樓夢獎」首獎《燕食記》,還是將匠人技藝延伸到小說核心意念的《瓦貓》、《飛髮》、《書匠》、及新作《靈隱》等,都能見到葛亮捉住一個將要或已然消逝之物,試圖將其留在歷史的刻度上。
Skip to content
【明報】個人生命史,也是香港的歷史——專訪作家葛亮
「我寫的時候不希望把它處理成為一個社會事件,我覺得有更加需要沉澱的部分」。葛亮最新著作《靈隱》以2018年的港大教授殺妻案為原型,記述北角春秧街一對父女的生命故事,從每個人作為個體的獨特位置呈現香港當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