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從高街到青山,本書說的是香港於戰後七十多年來精神科醫療發展的故事,編著者為一班志同道合的精神科人,他們擔起填補精神科醫療歷史空白的責任,希望以局內人的角度,將精神科範疇歷年點滴,甚至精神病院日常介紹給局外人。
編著者團隊分組登門造訪第一代精神科前輩,以及多位在精神科發展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包括香港精神科的先驅教授、第一位到外國受訓的精神科護士、引入職業治療的先鋒人物、心理學家、社工,以及非牟利機構的創辦人等等,並特別收錄了前青山醫院院長陳庭揚的回憶錄和第一代本地精神科註冊護士吳廣華先生的演講內容。一眾前輩的經歷親述,不但展現了昔日的瘋人院蛻變成配備現代化醫療設備的精神病院的進程,更為讀者展現精神病院的真實面貌。
目錄
序一 從高街鬼屋到青山—黃歧
序二 香港精神科的歷史鴻爪—李兆華
序三 回望精神科—潘佩璆
序四 回顧過去,展望將來—劉育成
前言 戰後香港精神科發展外史—李兆華
01承先啟後的主管顧問醫生施應嘉教授專訪
梅毒上腦症(General Paralysis of the Insane/ GPI)會令人精神錯亂嗎?
02一生貢獻精神科盧懷海醫生專訪
前額葉腦手術 (Leucotomy)
03上善若水潤物無聲沈秉韶醫生專訪
為甚麼說「精神科離不開濫藥服務」?
04遊說彭定康重建醫院的院長張鴻堅醫生專訪
《精神健康條例》(Mental Health Ordinance)
05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崛起陳佳鼐教授專訪
神經病還是精神病?
神經科和精神科有甚麼分別?
06三十五年塵與土李兆華醫生專訪
急性譫妄症(Acute Delirium)及認知障礙症(Dementia/ Major Cognitive Disorder)
07華人精神科護士鼻祖夏應生先生專訪
胰島素休克療法(Insulin Shock Therapy)
08流浪在癲房的普通科護士宋少傑先生專訪
地球上第一隻精神科藥物——氯丙嗪(Largactil)
09高街前線服務員心聲鍾旭秋夫婦專訪
腦電盪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 ECT)
10走遍全地球的臨床心理學家黃熾榮博士專訪
甚麼是「IQ」?「IQ Test」是不是和病人玩玩IQ謎語?
11醫管局成立前最後一位職業治療總監李炯熾先生專訪
職業治療如何幫助康復者重返社區?
12並肩作戰的醫務社工薛棟先生專訪
精神科危機處理
13新生精神康復會帶領患者走進社區溫麗友女士專訪
康復者真的可以與社區共融嗎?
14香港心理衞生會的機遇莫華勳先生專訪
精神病如何稱得上為康復?
15喜歡農村安靜環境的院長陳庭揚醫生回憶錄
葉寶明醫生的「縮陽研究」
16天字第一號本地精神科註冊護士吳廣華先生之演說
憲報精神病院(Gazette Mental Hospital)到底是甚麼?
後記
附錄 1. 香港精神科發展大事年表
2. 香港職業治療服務大事年表
3. 中英對照醫學名詞表
作者簡介
李兆華醫生
1957年生於香港,中學畢業於英華書院,1980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81年即加入青山醫院精神科,及後赴英國及新西蘭深造。1994年香港老年精神專科成立,他為創會要員之一,致力為本地長者提供世界水平的精神健康服務,同時也熱衷參與社會
事務。2000年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勳章。李醫生熟悉本土,熱愛祖國,亦具備國際視野。他涉獵極廣,愛書、賞歌、善舞、能言,對人文、地理、宗教、哲學、藝術、電影均具有獨到見解。
潘佩璆醫生
於台北踏上人生之路,歷經新加坡、香港、英國、新西蘭後,終於回到香港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再也不肯離開。在公立醫院任職精神科醫生,工餘參與義務工作,並喜舞文弄墨,自覺學會中文電腦輸入法,是畢生最大成就。自始遨遊於網海,天涯比鄰,自得其樂!
潘裕輝先生
精神科專科護士,感染控制資深護師,哲學碩士。
入行十年時,一臉輕狂執筆揭示精神科護理,筆載當時;
入行廿載後,一本正經學習回顧精神科歷史,穿梭過去。
個人作品有《思覺未失調》、《思覺易失調》、《有條件出院》、《情在困‧困在情》、《是日公映:精神科》。
Facebook Pages: SPOON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