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是一個窮困之地,偏偏又是一個富足之地。這是黑暗幽深的冬天,偏偏又是綠意盎然的春天。這是一個黑白不分、江湖風雨之地,偏偏又是一個夜不閉門、守望相助之地。這是一個幾陷絕境、劫後餘生之地,偏偏又是一個否極泰來、充滿希望之地。這是一個勉力求存之地,偏偏又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搖籃。 一九五三年聖誕夜,石硤尾邨的一場大火令逾五萬七千人痛失家園。為安置這批災民,當時政府迅速興建起首批六層樓高徙置大廈,當中包括美荷樓,是為香港公屋歷史之起始。經歷社會變遷,美荷樓保留至今成為碩果僅存的「H」型大廈。石硤尾的生活雖然艱難,但在舊居民眼中那裡卻是天堂,書中十五位石硤尾舊居民,都在徙置大廈中渡過難忘的歲月:幾十年前在走廊帆布床上讀詩的男孩長大後成為著名電影導演;一腳踢破了一道大門的男孩把旺盛的精力轉化為成功的毅力,成為一代拳王;七個在「水喉腳」結義金蘭的女孩至今依然相互扶持;流落香港的紈絝子弟,在六十呎房間內重頭開始,自力更生,以手織籐籃養活一家七口…… 石硤尾盛載許多人的故事,值得每一代香港人細味。要認識真正的香港和她的核心價值,或可著眼於五十年代以後香港居民如何安身立命、逆境求存、創造機遇,以至最終改變命運。
作者簡介
筆者
張帝莊
文字工作者,任職傳媒多年,採訪足跡包括汶川地震區、尼泊爾山區、非洲馬拉維、加納水壩、南非貧民窟、孟買電影工場和馬爾代夫的戒毒所。曾在《星島日報》發表「晃晃悠悠」和「焚書集」等專欄文字。已出版作品包括《一本讀通世界歷史》和《李永銓:消費森林×品牌再生》。
策劃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於一九七三年成立,為香港註冊非牟利機構,並無任何政府資助,營運經費全賴會員及社會各界支持。該會為國際青年旅舍聯會(Hostelling International)成員,與全球約九十個國家及地區會員結盟。致力以大眾化價錢,為旅客提供經濟實惠的住宿服務,並鼓勵各界人士於本港及海外旅遊時,認識及愛護大自然之餘,同時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為使世界各地的青年認識不同文化,協會透過旅舍營造交流平台,為旅客締造互相認識及學習的機會,體驗獨特的旅遊文化。此外,香港青年旅舍主張自助旅遊,鼓勵旅客獨立自律,旅舍只提供基本設施,旅客須自行照顧起居飲食,培養良好公民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