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二○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來,從坊間、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早已超出對一個已故巨星的純粹懷念。不少人指出,梅艷芳的形象、音樂與電影的代表性,標誌了香港一個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時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樂方面,梅艷芳歌路縱橫,形象百變;她有「東方麥當娜」之稱,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曲,又翻唱國語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表。在當過多屆歌后、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梅艷芳身上銘刻了香港文化。
電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文藝片《胭脂扣》、喜劇《審死官》、動作片《東方三俠》都非常成功。這跟她舞台上的百變形象有關,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
這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梅艷芳,而是從她身上了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本書旨在對梅艷芳作深入的評論及賞析,嘗試深入淺出,並以多元角度討論。
-獨家深度訪問:
訪問曾跟梅艷芳合作的音樂製作人、導演及演員,包括黎小田、倫永亮、關錦鵬、許鞍華、許冠文、許志安、鄭裕玲等,談論梅艷芳的歌唱技術、舞台風采、角色演繹、專業精神等,娓娓道來他們與梅艷芳的合作經驗,釐清坊間對梅艷芳的不實傳聞。
-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及評論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討論梅艷芳,例如從性別、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認同及香港電影發展等不同議題切入。
-隨書收錄
梅艷芳逝世當年,各屆人士紛紛撰文悼念,道出她對整個影壇、歌壇及社會的影響與價值,此書重新收錄當中部份文章,當中包括張五常、李碧華、陶傑、張敏儀、吳靄儀、黃霑等人的文章。
(此書作者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作慈善用途)